行李卷

xíng lǐ juàn [ xing li juan]
注音 ㄒ一ㄥˊ ㄌ一ˇ ㄐㄨㄢˋ

词语释义

铺盖卷。

词语解释

  1. 铺盖卷。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小伙子 王二 还是背起了行李卷,含泪辞别了哥嫂,开始了流浪生活。”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工厂》:“我踏着枕木碎石,向前追赶,把行李卷先抛到车上,抓住车厢门口的小梯子跳了上去。”

引证解释

⒈ 铺盖卷。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小伙子王二还是背起了行李卷,含泪辞别了哥嫂,开始了流浪生活。”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工厂》:“我踏着枕木碎石,向前追赶,把行李卷先抛到车上,抓住车厢门口的小梯子跳了上去。”

行李卷的网络释义

行李卷

  • 拼音:xíng lǐ juàn
  • 注音:ㄒㄧㄥˊ ㄌㄧˇ ㄐㄨㄢˋ
  • 解释:铺盖卷。
  • 出处: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小伙子 王二 还是背起了行李卷,含泪辞别了哥嫂,开始了流浪生活。”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工厂》:“我踏着枕木碎石,向前追赶,把行李卷先抛到车上,抓住车厢门口的小梯子跳了上去。”
  • 行李卷造句

    逢年过节,易春英和剧团的伙伴们就捆好行李卷,辞别家人。
    马傻子用扎枪挑着行李卷,去给公路四处项目部看院子去了。
    任建明带领施工队员搬着行李卷儿住进了大土台村,并找到村长张勇说明了来意。
    郑州直达乌鲁木齐的专列一到站,杨玲就从行李架上取下一个不大的行李卷儿,跳下车,出了站,直奔一溜开往石河子农场的大客车。
    我们这些在校外居住的高三老师,背着行李卷儿与学生同吃同住,妻子送我的时候,我竟然有一种怪怪的感觉。
    陈军只好背上行李卷,回家种地务农,过起了既简单又清苦的生活。
    所以当背着行李卷儿走出矿山的那天,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单薄无助的小船,被无情地扔进大海。
    在车站出口处,他们遇到了严格的检查,虽然江姐拿出了证件,但是军警还是查看了行李卷,这使江姐感到意外,清楚地看出这座县城完全被一种特别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着。如果不是司机沿途保护,他们很可能刚到目的地就出事了。
    工长刘生宝彻夜难眠,第二天夹着行李卷儿就住进了班组。
    夜已经很深了,麦草铺好了被窝,在等待着,杨寿山却抱着行李卷儿走出屋子。
    这时连长从自己的行李卷里拿出了一个水壶,这是他一直舍不得喝、留给脱水昏迷战士的救命水。
    白天在田野里干重体力活儿,夜间大家将下巴颏垫在行李卷上,痴痴看着窗外漆黑的大山。
    一个星期后,杨卫华告别了新婚的妻子,背起行李卷儿上路了。
    我要了火腿和啤酒,正要到柜台付账,旁边一个带着行李卷的瘦小的五十岁上下的男人却大声说起话来“啥,假的?”。
    来,而且还在行李卷里偷藏着五颗手榴弹。
    乡下演出条件差,打开随身带的行李卷就是家,吃大灶睡大铺,她从不在意。
    她忽然灵机一动,又把小行李卷抢出来,重新检查。
    他们一般都是把行李卷直接扛到医院,晚上在医院一边排队一边睡觉。
    地位改变了,他说当年背着行李卷儿迈步走向阿里的那个青年学生本质上没有改变,在西藏工作的三十年,他用“躬耕于西藏大地”来鞭策自己。
    晚上,大家累得连铺盖都不打开,在堆得满满当当的郑家客厅里,靠在行李卷上,腿疼得没地方放。

    汉字详情

    部首: 303
    笔画: 6
    五笔: TFH

    英文翻译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li]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S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ND
    四角: 40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2)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李,李果也。——《说文》

    北山有李。——《诗·小雅·南山有台》

    (3) 又如:李下瓜田(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又指李树的果实、李花、李园

    华如桃李。——《诗·召南·何彼禯矣》

    (4) (李:李花)

    报之以李。——《诗·大雅·抑》

    (5) (李:李子)

    丘中有李。——《诗·王风·丘中有麻》

    (6) (李:李园)

    (7) 狱官。通“理”

    皋陶为李。——《管子·法法》

    (8) 星名。即角宿二,为室女座 δ星 。如:李长庚(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

    (9) 姓。如:李杜(李白和杜甫);李唐(李氏唐朝);李氏子蟠(姓李的人家的孩子。氏,姓);李文靖公(李沆,字太初,宋太宗、真宗时的宰相,谥文靖);李渤(唐朝洛阳人,曾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李牧连却之,李牧接连打败它。李牧,赵国良将,曾几次打败秦军。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攻赵,李牧率兵抵抗。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李牧。第二年,王翦破赵军,虏赵王

    英文翻译

    plum; judg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梅县腔] li3 [沙头角腔] li3 [客英字典] li3 [海陆丰腔] li3 [东莞腔] li3 [宝安腔]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i3 [陆丰腔] li3 [台湾四县腔] li3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
    juàn,juǎn [juan]
    部首: 230
    笔画: 8
    五笔: UDBB
    姓名学:
    仓颉: FQSU
    四角: 90712

    详细解释

    juǎn

    动词

    (1) (形声。从卩( 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劵( juàn)声。( quǎn)本义:膝曲)

    (2) 把物弯转成圆筒形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 阿》

    赢缩卷舒。——《淮南子·本经》。注:“卷,屈也。”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卷甲而藏之。——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卷舒(裹卷和舒展);卷帐(新郎在女家结婚,三日之后新婚夫妇带妆奁回到男家);卷坐(轿舆不调头,向后退称卷坐);卷戏(过去河南地方剧种之一,今已绝迹)

    (4) 席卷

    卷石底以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北风卷地白草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又如:卷地(从地面席卷而过,形容气势浩大);卷包(犹言席卷);卷篷(风卷飞篷)

    (6) 用手握住筒状物向一端滑动 。如:卷袖子;卷裤腿

    名词

    (1) 成圆筒形或球形的东西 。如:胶卷;花卷;行李卷

    (2) 通“衮”。衮服。古代贵族画卷龙图案的礼服

    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则赐也。——《礼记·王制》

    天子卷冕北面。——《礼记·祭义》

    量词

    (1) 把纱、线或电影胶片、磁带等绕满一个轴时所需要的量 。如:几卷电影片

    (2) 通常指一小捆或小簇东西 。如:一卷钞票

    动词

    (1) 〈方〉∶骂 。如:卷骂(大骂)

    (2) 断绝

    我举安邑,塞女戟,韩氏太原卷。——《史记》

    (3) 犹聚

    舞《云门》、《大卷》。——《周礼》。贾公彦疏:“卷者,卷聚之义,即族类也。”

    (4) 隐藏 。如:卷怀(收藏;有隐退不仕之意);卷迹(敛迹;退隐)

    (5) 另见 juàn

    juàn

    名词

    (1) 古指书的卷轴,今为书籍的通称 。如:卷帙(指书。可舒卷的叫卷,编次的叫帙);卷末(书卷的末尾);卷次(卷第。书籍按卷分的次序);卷尾(书籍字画的末尾处)

    (2) 古时书籍写在帛或纸上,一部书可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的文字自有起讫,后代仍用来指全书的一部分

    军书十二卷。——《乐府诗集·木兰诗》

    卷卷有爷名。

    为一卷。——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上卷;下卷;第三卷

    (4) 试卷

    呈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又如:试卷;答卷;交卷;卷摺(科举考试的卷子);卷头(考卷的封面);卷牍(文件)

    (6) 档案  如:查卷;卷面(卷宗的封面)

    (7) 裱好并带轴的书画等

    东坡右手执卷。—— 明·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

    各隐卷底衣褶中。

    (8) 又如:画卷;书卷

    (9) 另见 juǎn

    英文翻译

    scroll; curl; make a comeback

    方言集汇

    ◎ 粤语:gyun2 gyun3 kyu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en3 [东莞腔] gen3 [梅县腔] kian3 [宝安腔] gen3 [陆丰腔] kian5
    ◎ 潮州话:geng2 (旧时:kńg) guang2 (kúang)「潮州」guêng2 (kú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巨員仙B合平聲合口三等仙Bgʰĭwɛngyen/g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