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

xíng shān [ xing shan]
注音 ㄒ一ㄥˊ ㄕㄢ

词语释义

行走于山地。

词语解释

  1. 行走于山地。

    《周礼·考工记·轮人》:“凡为轮,行泽者欲杼,行山者欲侔……侔以行山,则是搏以行石也,是故轮虽敝不甐於凿。”

  2. 巡视山岳。

    《史记·夏本纪》:“ 禹 乃遂与 益 、 后稷 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引证解释

⒈ 行走于山地。

《周礼·考工记·轮人》:“凡为轮,行泽者欲杼,行山者欲侔……侔以行山,则是搏以行石也,是故轮虽敝不甐於凿。”

⒉ 巡视山岳。

《史记·夏本纪》:“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行山的网络释义

行山

  • 行山,读音xínɡ shān,汉语词语,意思是行走于山地。
  • 行山造句

    要想观测月球上的环行山,就得借助天文望远镜。
    这是位于太行山脉的一个村庄,驻扎了日本军阀胁逼下漂洋过海来中国掠夺资源的日本侨民。
    太行山的秋天,一派丰硕的山野。梯田里是火红的高粱,黄澄澄的玉茭,山坡上是熟透的大红枣,小灯笼似的大柿子,挂满枝头的核桃和板栗。满山满谷,满是成熟粮果的芳香。
    河北太行山区正面临着综合治理开发,迫切需要一个切合实际的土地类型划分标准。
    强化管护与督查。文章介绍了该市在“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以及“红枣工程”和“五个一”工程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太行山雄居华北平原西缘,是海河的发源地。
    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
    长期穿行山林,风吹日晒的小孩都有这样的肤色,这也是闻雅叫他黑蛋的原因。
    泰山单兄父子,太行山谭氏夫妇,以及这位赵钱孙兄台,今日惠然驾临,敝帮全帮上下均感光宠。
    日前,农行山东分行营业部组织本部女员工游艺会,欢庆“三八”国际妇女节。
    母亲患有心脏病,自父亲得了喉癌后,上海铁道医学院向铁道部申请将他调回上海,但被告知跟宝成铁路情况类似的太行山也非常缺人,他就又留了下来。
    在南丫岛行山吹海风是最好的,绿树红花、南天碧海、排屋帆船,一切朴素自然。
    而当你向西越过太行山主脉,却是渐行渐平,宽广辽阔的山顶面,让你完全感觉不到这是在“山”里,而好像是进入了起伏和缓的浅丘平原。
    我见这乐平山一带险阻颇多,遂与三弟率了一军,来此勘探地理,以便来日在这一带增设碉堡、营寨,好防范太行山东面的宋军。
    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
    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
    郭峪古城郭峪古城是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
    又在芳林园开凿天渊池,堆积景阳山,采太行山与谷城山的白石英、紫石英和五彩文石装点,植松竹花草于其上,捕山禽异兽于其中。
    武旦宗手疾眼快,一指点中耶律文光膻中要穴,一指透力耶律文光脚一软昏迷过去,武旦宗将他五花大绑,驼在马上,自己也骑上马,一路向太行山扬鞭策马。
    黄连木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特点,是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阳坡造林的良好树种。

    汉字详情

    部首: 303
    笔画: 6
    五笔: TFH

    英文翻译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