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行匄 ”。路过的乞丐。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异胎》:“有生儿一头两面,双耳四足,男女皆具者,其家怪之,弃於市河中。行丐收之,人有求观者,索钱一文。”
犹行乞。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贫民往往食人殍,死者相望,官日载数车出城,一夕,皆剐食其肉浄尽。縉绅士女多行匄于街,民间有食其子。” 梁启超 《论国家之目的》:“如是而犹不可,则弱者行匄,强者为盗,闤闠行旅,始骚然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行匄”。
⒉ 路过的乞丐。
引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异胎》:“有生儿一头两面,双耳四足,男女皆具者,其家怪之,弃於市河中。行丐收之,人有求观者,索钱一文。”
⒊ 犹行乞。
引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一:“贫民往往食人殍,死者相望,官日载数车出城,一夕,皆剐食其肉浄尽。縉绅士女多行匄于街,民间有食其子。”
梁启超《论国家之目的》:“如是而犹不可,则弱者行匄,强者为盗,闤闠行旅,始骚然矣。”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乞求,乞讨
求愿曰匃。——《通俗文》
匃,求也。——《广雅》
不强丐。——《左传·昭公六年》
毋或匄夺。——《左传·昭公十六年》
丐沐沐我。——《史记·外戚世家》
丐,乞也。——《字汇》
不抽屋,不强丐。——《左传·昭公六年》
(2) 又如:丐饭;丐物;丐食;丐计(乞求计策);丐施(乞求布施);丐贷(乞贷);丐养(给人收养为义子)
(3) 求,请求
邹君 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孙文《序》
(4) 又如:丐命(乞命。请求饶命);丐祠(请求奉祠);丐退(请求辞职);丐留(请求留任);丐贷(请求借贷)
(5) 给予;施舍,把财物给与人
尽取善绘,匄诸宫人。——《汉书·广川惠王越传》。注:“遗之也。”
我匄若。——《汉书·西域传》。马注:“与也。”
又出库钱一千万,以丐贫民遭旱不能供税者。——韩愈《太原王公墓志铭》
沾丐后人多矣。——《新唐书·赞》
(6) 免除,宽免
诏以州镇十一水旱,丐其田租,开仓振恤。——《北史》
名词
(1) 乞丐,以乞讨为生的人
于戏,丐者,言语如斯,可编为丐论。——元结《丐论》
(2) 又如:老丐;丐头;丐人;丐夫;丐者;丐棍(以乞讨为业的无赖);丐首(丐头);丐帮(有组织的乞丐团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oi5 gai5 [台湾四县腔] goi5 gai5 [沙头角腔] goi5 [东莞腔] goi5 [梅县腔] goi5 [客语拼音字汇] goi4 [客英字典] goi5 [宝安腔] goi5
◎ 潮州话:gai3 (kài)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蓋 | 古太 | 見 | 泰開 | 去聲 | 泰 | 開口一等 | 泰 | 蟹 | kad/k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