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由径

xíng bù yóu jìng [xing bu you jing]
繁体 行不由徑
注音 ㄒ一ㄥˊ ㄅㄨˋ 一ㄡˊ ㄐ一ㄥ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1.走路不抄小道。《论语.雍也》:"有淡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后以"行不由径"比喻为人正直或举止端方。 2.亦作"行不从径"。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成语用法

行不由径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引证解释

⒈ 走路不抄小道。

《论语·雍也》:“有澹臺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
后以“行不由径”比喻为人正直或举止端方。 《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安公子﹞扔下筷子,把口里嚼的那口餑餑吐出桌子上,口也不及漱,站起来,就不慌不忙,斯斯文文,行不由径的走到上房来。”

⒉ 见“行不从径”。

行不由径的国语词典

走路不走捷径。比喻行事光明正大,不投机取巧。

行不由径的网络释义

行不由径

  • 行不由径:汉语词语
  • 行不由径:周振鹤演讲访谈录
  • 行不由径 (汉语词语)

  • 走路不抄小道。比喻为人正直,行动正大光明。
  • 行不由径造句

    他真是一个行不由径的老实人。
    这件事落到他手里就不好办了,他可是一个行不由径的老夫子。
    或数日一食,行不由径,不与女人交游。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做事行不由径,何必偷偷摸摸的!
    他办事行不由径,别人抓不住任何把柄。
    奶奶常教育我们要行不由径地做人。
    好人做事行不由径,只有坏人才搞阴谋诡计。
    这是件行不由径的事,对谁都可以说。
    他的生意来往是行不由径的。
    阁下深夜造访,莫非梁上君子乎?君不闻澹台灭明行不由径?

    汉字详情

    部首: 303
    笔画: 6
    五笔: TFH

    英文翻译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yóu [you]
    部首: 521
    笔画: 5
    五笔: MH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W
    四角: 506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

    (2) 树木生新枝。亦泛指萌生

    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左传》

    (3) 又如:由蘖(树木枯槁或被砍伐后重发的枝条);

    (4) 经,由

    谁能出不由户?——《论语·雍也》

    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必由之路;,由边门出去

    (6) 行走

    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7) 通“以”( )。用

    君子无易由言。——《诗·小雅·小弁》。笺:“由,用也。”

    不能由吾子。——《左传·襄公三十年》。杜预注:“由,用也。”

    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隙防淫,是必由之。——《天工开物》

    (8) 又如:由房(用房中的音乐娱乐)

    (9) 任用

    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君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 武之罪也。——《左传》

    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汉书》

    (10) 又如:由绎(任用之而使其尽力施展才能)

    (11) 听凭;听任

    若赛锦,由你是谁,都输与他。——《水浒传》

    (12) 又如:由得(任凭);由心(任凭心意);由本(安于本分);由身(任凭自己);由性(任凭心意)

    (13) 遵从;遵照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

    (14) 又如:由文(遵循礼仪);由行(依其道而行);由礼(遵循礼教)

    (15) 游玩 。如:由衍(游行衍溢。纵情游乐);由敖(游乐);由喜(游戏);由由(愉悦)

    (16) 蹈行;践履

    隘与不恭,君子之不由也。——《孟子》

    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礼记》

    名词

    (1) 原由;缘故

    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史记》

    (2) 又如:由状(原由与情况);由缘(缘故);由委(原委);由始(起因;起始)

    (3) 来源;开头

    善行动于心,善言出于意,同由共本,一气不异。——汉· 王充《论衡》

    (4) 又如:由历(起始和历程);由趣(来历;由末);由绪(来历;来由)

    (5) 机缘;机会

    某也愿见,无由达。——《仪礼》

    吾欲归附关中,但未有由耳。——《周书》

    (6) 法式

    匪言勿言,匪由勿语。——《诗·小雅·宾之初筵》

    (7) 途径;办法

    圣武之治民也,进则使无由得其所利,退则使无由避其所害。——《管子》

    (8) 又如:无由(没有门径,无从)

    (9) 姓。如:由吾(复姓)

    (1) 因为;由于

    由是则生,而有所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宣宗初亦号供奉, 程既审上晓音律…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之,动词,到)。——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由以(因而)

    介词

    (1) 自,从…(表示起点)

    由,自也。——《尔雅》

    由屋顶放光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由中(由衷);由自(自,尚自);由来(自始以来);由忠(由衷)

    英文翻译

    cause, reason; from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u2 [东莞腔] jiu2 [海陆丰腔] riu2 [客英字典] ju2 [沙头角腔] jeu2 [宝安腔] ju2 (jiu2) [陆丰腔] jiu3 [梅县腔] j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周平聲開口三等jĭəuju/jou
    jìng [jing]
    部首: 303
    笔画: 8
    五笔: TC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ONOM
    四角: 27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彳( chì),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

    (2) 同本义

    径,步道也。——《说文》

    径,小道也。——《字林》

    艮为径路。——《易·说卦》

    审端径术。——《礼记·月令》

    送丧不由径。——《礼记·曲礼》

    行不由径。——《论语》

    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庄子·徐无鬼》

    夫惟捷径以窘步。——《离骚》

    三径就荒。——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野径云俱黑。——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径术(径路与沟洫);径路(小路);径逾(本意是逾越堤渠而走。引申为不走正道);径行(小路与大道);径界(小路);径畛(田间道路)

    (4) 泛指道路

    塞徯径。——《礼记·月令》。注:“徯径,禽兽之道也。”

    皋兰被径兮路斯渐。——《楚辞·招魂》

    (5) 又如:径要(必经之要道;要领,精义)

    (6) 途径;门路 。如:径路(比喻处世行事的途径);径途(途径;门径)

    (7) 直径

    员径八尺。——《后汉书·张衡传》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8) 又如:径中(指中径,内经);径寸(圆的直径为一寸);径轮(南北的长度,直径);径寸心(寸心。心在胸中占径寸之地,故称)

    (9) 在赛跑道上进行的运动(如赛跑或跨栏的比赛项目) 。如:径赛

    副词

    (1) 径直;直接

    肃径迎之。——《资治通鉴》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径造袁所。——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径造庐。(一直上门来。径,一直,径直。造,到,往。)——《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径捷(直接,便当);径启(直接了当地陈述、启禀);径取(直接出兵夺取);径行(直行,任性而行)

    (3) 特地,特意

    径差潘美…前来聘请赴京授职。—— 罗贯中《风云会》

    (4) 通“竟”。即,就

    不过一斗,径醉矣。——《史记·滑稽列传》

    动词

    (1) 取道

    夜径泽中。——《史记·高祖本纪》

    (2) 经过

    昔赵衰以壶飱从,径,馁而弗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 郦道元《水经注》

    英文翻译

    narrow path; diameter; di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