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减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减免。
《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谓凡在荒民,应加蠲减。”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三:“至 元和 中,乃命 段平仲 、 韦贯之 、 许孟容 、 李絳 ,一切蠲减,凡省冗官八百员,吏千四百员,民以少紓。”《明史·程国祥传》:“而是时度支益匱,四方奏报灾伤者相继。 国祥 多方区画,亦时有所蠲减。”
引证解释
⒈ 减免。
引《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谓凡在荒民,应加蠲减。”
宋苏轼《省试策问》之三:“至元和中,乃命段平仲、韦贯之、许孟容、李絳,一切蠲减,凡省冗官八百员,吏千四百员,民以少紓。”
《明史·程国祥传》:“而是时度支益匱,四方奏报灾伤者相继。 国祥多方区画,亦时有所蠲减。”
蠲减的国语词典
减省、免除。
蠲减的网络释义
蠲减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虫名 。又名“马蠲”、“马陆”。俗称“香油虫”
动词
(1) 除去、驱出、去掉。同“捐”
宜弘大务,蠲略细微。——《后汉书·虑植传》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白居易《杜陵叟》
(2) 又如:蠲资(出资);蠲恤(免去劳役赋税等项,并给与安慰或救济);蠲疴(除去疾病);蠲丁(免除丁口钱);蠲欠(免除积欠租税);蠲平(消除平息)
(3) 清除,疏通
应时而蠲。——扬雄《劇秦美新》
蠲浊而流清。——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4) 又如:蠲疏(清除疏通);蠲涤(清除,除去);蠲荡(清除;废除)
(5) 使清洁
剖腹以蠲肠。——《晋书·皇甫谧传》
(6) 又如:蠲洁(清洁;明洁);
(7) 明示,显示
惠公蠲其大德。——《左传》
(8) 通“涓”。择取
图厥政,不蠲蒸,天惟降时丧。——《书·多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en1 [客英字典] gen1 [台湾四县腔] gien1 [梅县腔] gi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涓 | 古玄 | 見 | 先合 | 平聲 | 先 | 合口四等 | 先 | 山 | kuen | kiwe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2) 同本义
减,渻也。——《说文》
减,少也。——《广雅》
减,尽也。——《管子·宙合》
谮始既减。——《韩诗·巧言》。传:“少也。”
克减侯宣多。——《左传·文公十七年》
太仆减谷食。——《汉书·元帝纪》
为减舆从。——清· 张廷玉《明史》
增减要语。——清· 方苞《狱中杂记》
今昔而减。——清· 洪亮吉《治平篇》
减一分则喜。——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减算(减少税收;减少年寿);减膳(吃素或减少菜肴);减了口里的(减少饮食)
(4) 不足;不到;少于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世说新语》
(5) 诛,杀
减二卿。——《史记·赵世家》
(6) 降低;减轻
不为末减。——《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轻也。”
(7) 又如:减流(从轻流放罪犯);减等(减轻刑罚的等级;从轻判刑;减低等级);减降(减轻降低);减汰(削减淘汰)
(8) 节约,节省,俭约 。如:减妆(亦作“减装”。妇女盛梳妆用品和首饰的匣子);减勒(从简);减样(简易的);减约(俭省节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m3 [台湾四县腔] gam3 [客英字典] gam3 [梅县腔] gam3
◎ 潮州话:giam2 【澄海】gia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