蝻虸

nǎn zǐ [ nan zi]
注音 ㄋㄢˇ ㄗˇ

词语释义

蝗的幼虫。

词语解释

  1. 蝗的幼虫。

    《清史稿·灾异志一》:“﹝ 咸丰 ﹞七年春, 昌平 、 唐山 、 望都 、 乐亭 、 平乡 蝗; 平谷 蝻生,春无麦; 青县 蝻虸生。”

引证解释

⒈ 蝗的幼虫。

《清史稿·灾异志一》:“﹝咸丰﹞七年春, 昌平、唐山、望都、乐亭、平乡蝗; 平谷蝻生,春无麦; 青县蝻虸生。”

蝻虸的网络释义

蝻虸

  • 词语解析
  • 蝗的幼虫。《清史稿·灾异志一》:“﹝ 咸丰 ﹞七年春, 昌平 、 唐山 、 望都 、 乐亭 、 平乡 蝗; 平谷 蝻生,春无麦; 青县 蝻虸生
  • 汉字详情

    nǎn [nan]
    部首: 603
    笔画: 15
    五笔: JFMF
    五行:
    仓颉: LIJBJ
    四角: 54127

    详细解释

    名词

    蝻子 。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较小,头大,仅有翅芽。常成群吃稻、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如:蝻虫(蝗的幼虫);蝻蝗(蝗的幼虫和蝗。泛指蝗虫)

    英文翻译

    immature locusts

    方言集汇

    ◎ 粤语:naam4
    ◎ 客家话:[宝安腔] lam2 [海陆丰腔] nam2 [客语拼音字汇] nam2 [台湾四县腔] nam2 [梅县腔] nam2 [客英字典] nam2

    宋本广韵

    [zi]
    部首: 603
    笔画: 9
    五笔: JBG
    仓颉: LIND
    四角: 5714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里上聲開口三等cix/ziiots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