蜣螂
注音
ㄑ一ㄤ ㄌㄤˊ
词语释义
蜣螂
(1) 滚粪成球而在其中产卵,幼虫在其上取食的一种金龟科甲虫(如粪金龟)——俗称“屎壳郎”
英
词语解释
见“ 蜣蜋 ”。
引证解释
⒈ 见“蜣蜋”。
蜣螂的国语词典
动物名。昆虫纲鞘翅目金龟子科。背有坚甲,全体黑色,富金属光泽,常把人畜的粪便推转成丸球,而慢慢食用,并产卵于粪上,孵化的幼虫也以粪便为食。
蜣螂的网络释义
蜣螂 (动物)
蜣螂的翻译
英语:
dung beetle
德语:
Mistkäfer (S, Bio)
蜣螂造句
由于蜣螂将大量的粪便移至地下,所以在控制牲畜病虫害方面,蜣螂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一只雄蜣螂进入一个已经被对手占据的洞穴,它们就会用触角抗衡,相互搏斗,努力把对方挤出去。
大多数蜣螂在地下挖洞,并将粪球埋在地下。
除了这五种丑陋动物,宣传视频里还包括娃娃鱼、香蕉蛞蝓、负子蟾、裸鼢鼠、蜣螂、三趾树懒、人嘴乌贼和阴虱等。
该物种的雌蜣螂会在粪块下打洞,在那里等待雄蜣螂前来与它们交配。
雌性蜣螂会在每个粪球中植入一个虫卵,虫卵将会在粪球中取食直到幼虫完全发育成成虫。
部分蜣螂干脆居住在粪便当中,其他蜣螂用自己的后足将粪便滚成完美的球形,进行距离的运输,直到到达它们埋藏粪球的地方。
蜣螂第一次被人们谈到,是在过去的六七千年以前。古代埃及的农民,在春天灌溉农田的时候,常常看见一种肥肥的黑色的昆虫从他们身边经过,忙碌地向后推着一个圆球似的东西。他们当然很惊讶地注意到了这个奇形怪状的旋转物体,像今日布罗温司的农民那样。
但是,能够消耗掉金龟食谱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项的叫做蜣螂(俗称屎壳郎)。
蜣螂具有敏锐的嗅觉,能够不断的磨自己最喜爱的食物。它们使用专有的口器来吸取食草动物排泄物中的水分和营养。
埃及圣甲虫其实就是蜣螂。
克奈尔说,有一些雄蜣螂体积较小,力量较弱,但它们不需要通过搏斗来吸引雌蜣螂的注意,因为它们的“睾丸相当大”。
这种雄蜣螂会产生很多精子来增加让雌蜣螂受孕的几率,从而繁衍出下一代,而不是凭借力气来博得雌蜣螂的青睐。
本文利用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典型土壤动物穿山甲、蝼蛄、蚂蚁、蜣螂等的爪趾进行了观察分析。
这些蜣螂立即分解了埋于地下的粪便,因此如果他们成功地采取了他们新的环境,不久它成为了本地普及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试验证明,仿蜣螂头前部“推土板”形状而设计的仿生推土板,具有较明显的减粘降阻效果。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制定了蜣螂的质量标准(草案)。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dung beetle
方言集汇
◎ 粤语:goe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ong1 [客英字典] giong1 [台湾四县腔] giong1 [梅县腔] g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o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ong1 [客英字典] giong1 [台湾四县腔] giong1 [梅县腔] g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羌 | 去羊 | 溪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kʰĭaŋ | khiang/qiang |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虫,郎声。本义:螳螂:虫名) 同本义。有螳螂、蜣螂、蟑螂、蚂螂 。如:螂蜩(蝉的一种。体长七八分,色黑,杂黄绿斑纹,腹部面有白粉,翅无色透明);螂蚁(雄蟹的别名)
英文翻译
mantis, dung beetle
方言集汇
◎ 粤语:lo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ong2 [陆丰腔] long3 [台湾四县腔] long2 [宝安腔] long2 [客语拼音字汇] long2 [东莞腔] long2 [客英字典] long2 [梅县腔] lo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ong2 [陆丰腔] long3 [台湾四县腔] long2 [宝安腔] long2 [客语拼音字汇] long2 [东莞腔] long2 [客英字典] long2 [梅县腔] l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郎 | 魯當 | 來 | 唐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lang | lɑ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