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蛭
注音
ㄈㄟ ㄓˋ
词语释义
神话中的一种有四翼的虫。
词语解释
神话中的一种有四翼的虫。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不咸 。有 肃慎氏之国 。有蜚蛭,四翼。”
引证解释
⒈ 神话中的一种有四翼的虫。
引《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有蜚蛭,四翼。”
蜚蛭的网络释义
蜚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fēi
动词
(1) (形声。从虫,非声。①(
)本义:一种有害的小飞虫②( )通“飞”。鸟飞) 通“飞”。飞翔三年不蜚,蜚将冲天。——《史记·楚世家》
一体花纹如彩画,满身锦绣若蜚英。——《西游记》
夏,蝗从东方来,蜚蔽天。——《汉书·王莽传下》
(2) 又如:蜚英(飞花);蜚集(飞翔集结);高蜚(高高飞翔;飞得很高);蜚翔(飞行翱翔)
(3) 另见
fěi
名词
(1) (形声。从虫,非声。本义:昆虫名。草螽)
(2) 同本义
秋,有蜚,为灾也——《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3) 蜚蠊,即蟑螂 。如:蜚廉虫(即蜚蠊。虫名。俗称蟑螂)
(4) 传说中的灾兽
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山海经》
(5) 另见
英文翻译
cockroach
方言集汇
◎ 粤语:fei1 f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i1 fui3 [客语拼音字汇] fi1 fi1 fui1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fi3 [客英字典] fui1 fui3 [宝安腔] fui1 [梅县腔] fi1 fu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i1 fui3 [客语拼音字汇] fi1 fi1 fui1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fi3 [客英字典] fui1 fui3 [宝安腔] fui1 [梅县腔] fi1 f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匪 | 府尾 | 幫 | 微合 | 上聲 | 尾 | 合口三等 | 微 | 止 | pyoix/pvoj | pĭwə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蚂蟥。环节动物。体一般长而扁平,略似蚯蚓,前后各有一个吸盘。生活在淡水或湿润处,能吸人畜的血
蛭,虮也。从虫,至声。——《说文》
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遂吞之,久病心腹之疾皆愈。——《贾子春秋》
蛭之性食血,惠王殆有积血也。——《论衡·福虚》
弥六合,泽万物,而虾与蛭不离尺水。——柳宗元《晋问》
(2) 又如:蛭虮(水蛭);蛭蝚(水蛭。一名至掌);蛭类(动物学名词)
(3) 小山丘。通“垤”
人莫迹于山,而迹于蛭。——《淮南子·人间》
(4) 姓
英文翻译
leech
方言集汇
◎ 粤语:za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t7 diet7 [梅县腔] zhit7 [台湾四县腔] tsiit7 diet7 [客英字典] zhit7 [宝安腔] zit7 det7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t7 diet7 [梅县腔] zhit7 [台湾四县腔] tsiit7 diet7 [客英字典] zhit7 [宝安腔] zit7 det7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質 | 之日 | 章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tɕĭĕt | cjit/tj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