蜇螫

zhē shì [ zhe shi]
注音 ㄓㄜ ㄕˋ

词语释义

毒蛇咬。

词语解释

  1. 毒蛇咬。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蝮蛇秋月毒盛,无所蜇螫,嚙草木以泄其气,草木即死。”《百喻经·得金鼠狼喻》:“傍边愚人见其毒蛇变成真宝,谓为恒尔。復取毒蛇内诸怀里,即为毒蛇之所蜇螫。丧身殞命。”

引证解释

⒈ 毒蛇咬。

晋张华《博物志》卷三:“蝮蛇秋月毒盛,无所蜇螫,嚙草木以泄其气,草木即死。”
《百喻经·得金鼠狼喻》:“傍边愚人见其毒蛇变成真宝,谓为恒尔。復取毒蛇内诸怀里,即为毒蛇之所蜇螫。丧身殞命。”

蜇螫的网络释义

蜇螫

  • 蜇螫是词语,拼音zhē shì,释义为毒蛇咬。
  • 汉字详情

    zhē,zhé [zhe,zhe]
    部首: 603
    笔画: 13
    五笔: RRJU
    五行:
    仓颉: QLLMI
    四角: 52136

    详细解释

    zhē

    动词

    (1) 毒虫叮刺

    苦咸酸辛,虽蜇吻裂鼻,缩舍涩齿,而咸有笃好之者。——唐· 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2) 又如:蜇杀(毒虫叮咬致死);蝎子蜇人;蜇螫(毒蛇咬)

    (3) 刺痛;刺伤

    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列子》

    (4) 又如:切洋葱蜇眼睛;蜇鼻(刺激鼻子而感到微痛)

    (5) 折磨;毒害;苦楚

    如来!我师徒受了万蜇千魔,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西游记》

    (6) 另见 zhé

    zhé

    名词

    (1) 腔肠动物。即“水母”。俗称“海蜇” 。身体作半球形,上面有伞状部分,俗称“海蜇皮”。下面有口腔八条,俗称“海蜇头”。可食。如:海蜇;蜇花(指海蜇腹下的众多的脚)

    (2) 另见 zhē

    英文翻译

    jellyfish

    方言集汇

    ◎ 粤语:zit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at7 zet7 [东莞腔] zet7 [海陆丰腔] zhat7 zhet7 [客英字典] zhet7 [宝安腔] zet7 [梅县腔] zh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6 zad5 zed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七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列薛B開入聲開口三等仙Bţĭɛttriet/tyet
    shì,zhē [shi,zhe]
    部首: 603
    笔画: 17
    五笔: FOTJ
    五行: -
    仓颉: GKLMI
    四角: 48136

    详细解释

    动词

    (1) 毒虫或毒蛇咬刺

    自后人有为蜂螫者,挪芋梗傅之则愈。——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螫手(咬手);螫刺(扎,刺);螫毒(蜂、蝎等以尾针螫刺行毒。比喻毒害);螫噬(毒虫刺人和野兽咬人);螫虫(尾部有毒针可刺人的虫)

    (3) 因恼怒而加害

    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韩非子·用人》

    (4) 又如:螫搏(螫刺和攫取。毒害人民);螫蝎(用毒刺刺人的蝎子。比喻可怖的事或狠毒的人)

    英文翻译

    poison; sting; poisonous insect

    方言集汇

    ◎ 粤语:cik1 sik1
    ◎ 客家话:[宝安腔] sit7 [沙头角腔] sit7 [客英字典] sit7 [海陆丰腔] sit7 (diau1) [客语拼音字汇] cid5 xiag5 [台湾四县腔] sit7 (diau1) [梅县腔] s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施隻昔開入聲開口三等ɕĭɛksj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