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
词语释义
蜀汉
(1) 三国之一,公元221-263年,刘备所建。在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北部以及陕西汉中一带
词语解释
蜀郡 和 汉中 的并称。
《战国策·秦策三》:“栈道千里,通於 蜀 汉 。” 汉 班固 《西都赋》:“陂池连乎 蜀 汉 ,繚以周墙,四百餘里。”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八:“ 蜀 汉 多奇山,仰望与云平。”
三国 之一。公元221年 刘备 在 成都 称帝,国号 汉 ,史称 蜀 或 蜀汉 。公元263年为 魏 所灭。
引证解释
⒈ 蜀郡和汉中的并称。
引《战国策·秦策三》:“栈道千里,通於蜀汉。”
汉班固《西都赋》:“陂池连乎蜀汉,繚以周墙,四百餘里。”
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八:“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
⒉ 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公元263年为魏所灭。
蜀汉的国语词典
朝代名。(西元221~264)刘备以宗室称帝于蜀,继承汉统,为三国之一,史称为「蜀汉」。凡二主,四十三年。有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为魏所灭。
蜀汉的网络释义
蜀汉 (三国时期政权)
蜀汉的翻译
蜀汉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蛾蝶类的幼虫。后作“蠋”)
(2) 同本义
蜀,葵中蚕也。——《说文》
蜎蜎者蜀。——《诗·东山》。传:“桑蚕也。”
欲小则化为蚕蠋。——《管子·水池》
鳣似蛇,禹似蜀,人见蛇则惊骇,见蜀则毛起。——《韩非子》
(3) 古族名、国名、郡名 ,在今四川一带
蜀,西僻之国也。——《战国策·秦策》
南取汉中,西举 巴、 蜀。—— 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蜀江(蜀郡之内的江河);蜀魄(杜鹃鸟的代称。传说蜀君杜宇死后,他的魂魄化作杜鹃鸟);蜀王春恨(传说杜鹃春天啼鸣时声音悲切,以致嘴角流血);蜀郡(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蜀都(古代蜀国的都城);蜀帝(泛指蜀的君主);蜀叟(古族名。叟中一支);蜀中(蜀,古国名,为秦所灭。有今四川省中部地。因泛称蜀地为“蜀中”);蜀王(蜀国的君王);蜀罗(蜀中织造的轻罗);蜀道(蜀中的道路);蜀栈(蜀中的栈道);蜀本(宋时蜀中刻印的书);蜀山(蜀地山岳的泛称);蜀川(蜀地的川流);蜀茶(蜀地所产的茶);蜀客(指旅居在外的蜀人);蜀国(泛指蜀地)
(5) 朝代名 。三国时蜀汉的简称。旧地在今四川、云南、贵州一带
蜀兵伤者极多。——《三国演义·失街亭》
(6) 中国四川省的别称
蜀之鄙有二僧。——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7) 又如:蜀刀(四川出产的小刀);蜀桐(蜀地所产的桐木);蜀都(古时四川称为蜀,蜀都指今四川省成都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k7 [客语拼音字汇] sug6 zug5 [台湾四县腔] zuk7 [客英字典] chuk7 [陆丰腔] chuk7 [梅县腔] zhuk7 [宝安腔] zuk7 [东莞腔] s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蜀 | 市玉 | 常 | 燭 | 入聲 | 沃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zjyuk/zjvk | ʑĭwo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2) 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汉, 汉水也。上流曰漾。——《说文》
徐偃王处 汉东。——《韩非子·五蠹》
达于汉阴。——《列子·汤问》
汉之阴。
收众汉南。——《资治通鉴》
(3) 又如:汉女(传说中的汉水女神);汉津(汉水);汉阴(汉水南岸。水南岸背太阳叫阴,水北岸面太阳叫阳);汉渚(汉水水边;汉水)
(4) 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星汉灿烂。——曹操《步出门夏门行》
(5) 又如:汉沂(银河边);汉清(即清汉,天河)
(6) 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匈奴留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不知有汉。——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实汉贼。——《资治通鉴》
废汉自立。
(7) 又如:汉宇(汉室。指汉朝。也称汉家);汉军(汉朝的军队;元、清时称以汉人编成的军队);汉风(汉代的威风或诗风);汉唐(汉代和唐代。因两代的文治武功都很盛,故常常并称)
(8) 民族名。汉族的简称 。如:汉民族(即汉族);汉礼(汉族礼仪)
(9) 汉族人 。如:汉军旗(汉族依照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的人);汉旅(汉人军队);汉儿(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
(10) 男子的俗称 。如:醉汉(喝醉了的男子);单身汉(没有妻子的人);莽汉(粗鲁冒失的男子);老汉;壮汉
(11) 国名
(12) (公元 221—263)三国之一。史称季汉,又称蜀汉。刘备所建
(13) (公元 304—329)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刘渊称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
(14) (公元311—347)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李雄称帝,国号成,至李寿时,改号为汉,史称成汉,也称后蜀
(15) (公元917—971)五代十国之一。刘隐称帝,国号汉,史称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