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党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宋哲宗 元祐 年间守旧派朝臣 洛 、 蜀 、 朔 三党之一,也叫 川 党。主要成员 苏轼 、 吕陶 都是 四川 人,故称。三党皆反对 王安石 新法, 轼 与 洛 党之 程颢 、 程颐 交恶,两党互相攻击,势如水火,直至 北宋 亡。
引证解释
⒈ 宋哲宗元祐年间守旧派朝臣洛、蜀、朔三党之一,也叫川党。主要成员苏轼、吕陶都是四川人,故称。三党皆反对王安石新法, 轼与洛党之程颢、程颐交恶,两党互相攻击,势如水火,直至北宋亡。
蜀党的国语词典
宋哲宗时,朝臣分洛、蜀、朔三党,皆反对王安石新法。以苏轼为首者称为「蜀党」。
蜀党的网络释义
蜀党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蛾蝶类的幼虫。后作“蠋”)
(2) 同本义
蜀,葵中蚕也。——《说文》
蜎蜎者蜀。——《诗·东山》。传:“桑蚕也。”
欲小则化为蚕蠋。——《管子·水池》
鳣似蛇,禹似蜀,人见蛇则惊骇,见蜀则毛起。——《韩非子》
(3) 古族名、国名、郡名 ,在今四川一带
蜀,西僻之国也。——《战国策·秦策》
南取汉中,西举 巴、 蜀。—— 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蜀江(蜀郡之内的江河);蜀魄(杜鹃鸟的代称。传说蜀君杜宇死后,他的魂魄化作杜鹃鸟);蜀王春恨(传说杜鹃春天啼鸣时声音悲切,以致嘴角流血);蜀郡(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蜀都(古代蜀国的都城);蜀帝(泛指蜀的君主);蜀叟(古族名。叟中一支);蜀中(蜀,古国名,为秦所灭。有今四川省中部地。因泛称蜀地为“蜀中”);蜀王(蜀国的君王);蜀罗(蜀中织造的轻罗);蜀道(蜀中的道路);蜀栈(蜀中的栈道);蜀本(宋时蜀中刻印的书);蜀山(蜀地山岳的泛称);蜀川(蜀地的川流);蜀茶(蜀地所产的茶);蜀客(指旅居在外的蜀人);蜀国(泛指蜀地)
(5) 朝代名 。三国时蜀汉的简称。旧地在今四川、云南、贵州一带
蜀兵伤者极多。——《三国演义·失街亭》
(6) 中国四川省的别称
蜀之鄙有二僧。——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7) 又如:蜀刀(四川出产的小刀);蜀桐(蜀地所产的桐木);蜀都(古时四川称为蜀,蜀都指今四川省成都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k7 [客语拼音字汇] sug6 zug5 [台湾四县腔] zuk7 [客英字典] chuk7 [陆丰腔] chuk7 [梅县腔] zhuk7 [宝安腔] zuk7 [东莞腔] s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蜀 | 市玉 | 常 | 燭 | 入聲 | 沃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zjyuk/zjvk | ʑĭwok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黑,尚声。“党”、“黨”在古代是两个字,现在“党”是“黨”的简化字。简化字“党”,从儿(人,尚声)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2) 不鲜明
黨,不鲜也。——《说文》
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烟党。—— 蒋礼鸿《义府续貂》
(3) 美,善,正直。后作“谠”
党,善也;美也。——《广雅》
元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荀子》
动词
(1) 知晓,解悟
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荀子》
(2) 偏私,偏袒
子党于师人。——《韩非子·外储》
群而不党。——《论语》。孔注:“助也。”
(3) 又
吾闻君子不党。孔注:“相助匿曰党。”
(4) 结伙
性贪而狠,党豺为虐。——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名词
(1) 古代地方户籍编制单位。五百家为党
五族为党。——《周礼·大司徒》。注:“百家,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
君实乡州藏焉。——《管子·山权数》。注:“三千五百家为党,此非周制。”
操当以 肃还付乡党。——《资治通鉴》
(2) 又如:党人(同一乡里的人);党正(周代所设地方组织的长官)
(3) 朋辈。指意气相投的人
辨说得其党。——《礼记·仲尼燕居》。注:“类也。”
睦于父母之党。——《礼记·坊记》。注:“犹亲也。”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韩愈《山石》
(4) 又如:党友(指志道相近、立场相似的人);党援(指与自己同道而给予援助的人)
(5) 朋党;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
无偏无党。——《书·洪范》。注:“朋党。”
各于其党。——《论语·里仁》
惟党人之偷乐兮。——《楚辞·离骚》
使其党入索财物。——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死党;余党(未消灭尽的党羽);党恶(结党作恶)
(7) 政党 。如:共产党;共和党;国民党;工人党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黨 | 多朗 | 端 | 唐開 | 上聲 | 養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tangx/tank | dʰɑ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