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曲节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曲节草》。
引证解释
⒈ 曲节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曲节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shé
名词
(1)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2) 同本义
蛇,它或从虫。——《说文》
蛇乘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虚危之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国语·吴语》。注:“虺小蛇大也。
龙蛇之孽。——《洪紀·五行志》。注:“蛇龙之类也。”
龙首其中蛇交。——《仪礼·乡射礼记》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东西一般地吞食);蛇蜕(蛇所脱下的皮);蛇解(即蛇脱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报(自述感恩图报的词语。即视己为蛇、雀而报恩)
(4) 象征国君、君子等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左传》
(5)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如:蛇年(即巳年)
形容词
(1) 形状像蛇的;似蛇状的 。如:蛇弓(弓名);蛇丹(中医病名。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形成带状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状如蛇的长矛)
(2) 另见
yí
(1) ——见“委蛇”(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2 ji2 [梅县腔] sha2 [海陆丰腔] sha2 ri2 [东莞腔] sa2 [沙头角腔] sa2 [陆丰腔] sha3 [客英字典] sha2 ji5 [宝安腔] sa2 [客语拼音字汇] sa2 y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移 | 弋支 | 以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支A | jĭe | j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监声。本义:蓼蓝)
(2) 同本义 。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形似蓼而味不辛,干后变暗蓝色,可加工成靛青,作染料。叶也供药用。又泛指叶含蓝汁可制蓝靛作染料的植物
蓝,染青草也。——《说文》
终朝采蓝。——《诗·小雅·采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3) 又如:木蓝、菘蓝、马蓝等
(4) 佛寺。梵语伽蓝的简称
宝刹名蓝之外,又家供养佛堂。——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
(5) 姓
形容词
(1) 颜色的一种。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秋鳸窃蓝。——《尔雅·释鸟》。注:“青也。”
上有蔚蓝天。——杜甫《冬到金华山观》
以蓝手巾裹头。——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蓝郁郁(蓝蓝);蓝榜(乡会试时,只要答卷不合规定,或者有了污损,就把它用蓝笔写出,截角张榜公布,并取消该考生的考试资格);蓝湛湛(形容极蓝)
(3) 假借为“褴”。衣服破烂
筚路蓝缕。——《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蓝蓝(衣服破旧的样子);蓝蒌(形容衣服破旧)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娜庵5 [潮州、饶平]罗庵5 ,nam5(nâm) [潮州、饶平]lam5(lâm) [澄海]nang5(nâ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