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须

qiú xū [ qiu xu]
繁体 虯鬚
注音 ㄑ一ㄡˊ ㄒㄨ

词语释义

蜷曲的胡须。

词语解释

  1. 亦作“虯须”。见“ 虬鬚 ”。

  2. 亦作“虯须”。亦作“虯鬚”。拳曲的胡须。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太祖 令曰:‘ 琰 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鬚直视,若有所瞋。’”《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引作“虯须”, 胡三省 注曰:“卷鬚也。”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虯鬚似 太宗 ,色映塞外春。”一本作“ 虬髯 ”。 唐 温庭筠 《夜宴谣》:“虬须公子五侯客,一饮千钟如建瓴。” 清 孙枝蔚 《马食禾伐田家》诗:“碧眼虬鬚使我愁,向前长跪泪双流。”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虯须”。见“虬鬚”。亦作“虯须”。亦作“虯鬚”。拳曲的胡须。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太祖令曰:‘ 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鬚直视,若有所瞋。’”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引作“虯须”, 胡三省注曰:“卷鬚也。”
唐杜甫《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虯鬚似太宗,色映塞外春。”
一本作“虬髯”。 唐温庭筠《夜宴谣》:“虬须公子五侯客,一饮千钟如建瓴。”
清孙枝蔚《马食禾伐田家》诗:“碧眼虬鬚使我愁,向前长跪泪双流。”

虬须的国语词典

蜷曲的胡须。唐.李颀〈送陈章甫〉诗:「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也作「虬须」。

虬须的网络释义

虬须

  • 虬须,指蜷曲的胡须。
  • 虬须造句

    只见此人豹头环眼,燕颔虬须,红发披落双肩,身着一袭暗红蟠龙长袍,霸气凛然。
    二十个长矛士兵外加一个身穿黑色铠甲的虬须大汉,大汉目如铜铃,声如洪钟。
    买卖讲好之后,加上鲜世保共是八人坐在堂屋间喝酒,天一亮他们就各走东西,这期间虬须胡还曾派人查看过小白脸绑得牢靠不牢靠,别让他半夜里偷空跑了。
    你问的那个人,是一个虬须大汉。
    黄成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苗毅,那虬须大汉也吓了一跳,不但是赵氏兄弟,其他人也吓住了。
    这是一个虬须大汉,满身是血,似乎刚从战场回来,身上有不少伤痕。
    满面虬须,铜墙铁壁的身体,炯炯有神的双眼,龙眼大少的精光爆射而出,让人不敢直视。
    夏姑娘只身放浪江湖,虬须客自然不会放心她的。
    周大民就站立在大旗前面,头戴铁盔,身穿一副‘紫花罩甲’,手按宝剑,身披一袭猩红色的大氅,燕颔虬须,威风凛凛。
    一个身高两米宛如黑塔,光头虬须,两眉倒竖,目似铜铃,方口阔鼻,上穿灰黑色两当,敞开胸脯,露出胸前一盖胆黑毛。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浮空半尺,面带不善,轻轻地点着头下巴的虬须一震一震的。
    众人眼瞅着那老者写下的几个字,如同炸开了锅一般,先前出拳相攻的那名虬须大汉又骂咧起来。
    当然前面已讲过,长虬须胡的那位是个头,其余几个也都有些本事,自然是专靠打家劫舍为生,人人均是风高放火、月黑杀人的强人。
    只见一艘大船迎面驶来,船头站有二十多人,为首一虬须大汉双手抱拳道巡岛头目入海蛟葛苍恭迎大爷回岛。
    了解到事情经过后,一个浓眉虬须大汉打断了犬儒的话。
    这大汉赫然是今天挽弓射下妖鸟的虬须大汉。

    汉字详情

    qiú [qiu]
    部首: 603
    笔画: 7
    五笔: JNN
    五行:
    仓颉: LIU
    四角: 521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传说中的有角的龙

    虯,龙子有角者。从虫,按,俗字作“虬。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虯龙,无角曰螭龙。——《广雅·释鱼》。按,龙“雄有角,雌无角,龙子一角者蛟,两角者虯,无角者螭也。”

    母龙曰蛟,子曰虯,其状鱼身如蛇尾,皮有珠。——《抱朴子》

    驾青虬兮骖白螭。——屈原《涉江》

    (2) 又如:虬立(如虬龙般耸立。形容恣态骁勇矫健);虬虎(龙和虎。比喻英雄豪士);虬柱(雕绘虬龙的柱子);虬龙片甲(虬龙是罕见的动物,虽是一片鳞甲,也很难得。比喻贵重的物品)

    形容词

    (1) 盘曲,卷曲的样子

    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罗邺《老将》

    (2) 又如:虬眉(卷曲的眉毛);虬髯(卷曲的胡须);虬文(纠绕盘曲的花纹);虬屈(盘屈纠结的样子)

    英文翻译

    young dragon

    方言集汇

    ◎ 粤语:ka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梅县腔] kiu2

    宋本广韵

    [xu]
    部首: 616
    笔画: 9
    五笔: ED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HMBO
    四角: 212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字作“须”。后来写成有鬚,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 xié),头,彡( shān),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2) 同本义

    须,面毛也。——《说文》

    须,谓颐下之毛。——《礼记·礼运》引《说文》

    有君子白皙鬒须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大夫以鱼须文竹。——《礼记·玉藻》

    美须髯。——《汉书·高帝纪》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木兰诗》

    须发尽白。——《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须眉浊物(指趋炎附势,丧失气节的男人);虬须(卷曲的胡子);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须眉)

    (4) 野兽的鬚。泛指动、植物身上像须的东西

    敢捋虎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备:爪)——《周礼·冥氏》

    撩拨虫须。——《聊斋志异·促织》

    张毛伸须。

    (5) 又如:鲇鱼须;触须;花须;须萼(花须和花萼);须枝;须蕊(花蕊)

    (6) 流苏

    帛绳缠须。——《晋书·陆云传》

    (7) 又如:须头(流苏)

    名词

    (1) 片刻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2) 又如:须时(片刻)

    (3) 姓

    动词

    (1) 等待

    吴起须故人而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可须夜鼓声而发。——《后汉书·班超梁慬列传》

    (2) 又如:须友(待友);须待(期待);须参(等着见皇帝);须奏(等候上奏)

    (3) 停留

    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书·五子之歌序》

    (4) 又如:须留(停留)

    (5) 通“需”。需要

    不须复烦大将。——《汉书·冯奉世传》

    细雨不须归。——唐· 王之涣《凉州词》

    何须怨杨柳。——唐· 张志和《渔歌子》

    工又须问。——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须行即骑。——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又如:须次(官吏依次候补官缺。同“需次”)

    (7) 助动词。必要,应当

    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三国演义》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须取无茎叶。——宋· 沈括《梦溪笔谈》

    须阎君来。——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仆须急归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8) 又如:须用(必须);须至(必定。宋以后常作为公文及执照结句用语。有必须办到的意思);须是(必须是,一定是);须得(必得)须合(应当);须当(应当);须不如(该不是)

    副词

    (1) 终于

    但愿得双亲康健,须有日,拜堂前。——《琵琶记》

    (2) 本是;本来

    他须没个亲人,料没甚大官司。——《三刻拍案惊奇》

    (3) 又如:须是(本是,正是)

    (4) 必然

    杀了刘备,我女便是望门寡,明日再怎的说亲?须误了我女儿一世!——《三国演义》

    (1) 相当于“却”

    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水浒传》

    (2) 虽然

    五月峨眉须近火,木皮领里只如冬。——曹松《送僧人入蜀过夏》

    英文翻译

    must, have to, necessary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