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序

qiū xù [ qiu xu]
注音 ㄑ一ㄡ ㄒㄨˋ

词语释义

秋季;秋时。

词语解释

  1. 秋季;秋时。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协<苦雨>》:“有弇兴春节,愁霖贯秋序。” 唐 李嘉祐 《至七里滩作》诗:“万木迎秋序,千峯驻晚暉。”

引证解释

⒈ 秋季;秋时。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张协<苦雨>》:“有弇兴春节,愁霖贯秋序。”
唐李嘉祐《至七里滩作》诗:“万木迎秋序,千峯驻晚暉。”

秋序的网络释义

秋序

  • 秋序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qiū xù,意思是秋季;秋时。
  • 汉字详情

    qiū [qiu]
    部首: 505
    笔画: 9
    五笔: TO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DF
    四角: 299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2) 同本义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 范成大《颜桥道中》

    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

    (3)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的谷物);秋成(指秋天成熟的庄稼);秋苗(也称秋税。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秋实(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秋登(秋季谷物成熟)

    (4) 秋季 。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个月

    秋以为期。——《诗·卫风·氓》

    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韩愈《送惠师》

    (5) 又如:秋场(秋试。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为举人);秋狝冬狩(秋天打猎称“秋狝”,冬天打猎叫“冬狩”);秋粮(秋季征收的田赋);秋荐(秋场);秋零(秋气肃杀,景物凋零);秋叶(秋天的落叶);秋严(秋气肃杀);秋黄(草木至秋而枯黄,亦指秋天枯黄的草木)

    (6) 年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史记》

    (7) 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效命之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问之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8) 又如:千秋(很长久的时间);秋丁(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9) 姓

    形容词

    (1) 悲愁

    秋之为言愁也。——《礼记·乡饮酒义》

    (2) 又如:秋士(愁士,不得意的士子)

    (3) 奔腾的样子 。如:秋秋(飞舞、奔腾的样子)

    (4) 喻容颜衰老

    胡未灭,鬓先秋。——陆游《诉衷情》

    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李白《春日独酌》

    (5) 又如: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秋眉(衰白眉毛);秋鬓(衰白的鬓发);秋颜(衰老的容颜)

    (6) 在五行中属金,方位属西方,在乐为商,在色为白 。如:秋方(西方);秋官(传说中五官之一,属白云,掌五行之金);秋陆(指西方)

    (7) 古以五色、五行配四时,秋为金,其色白,故指白色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李白《古诗五十九首》

    (8) 又如:秋容(指白海棠);秋鬓(苍白的鬓发);秋霜(喻白发);秋糯(雪白的糯米);秋练(洁白的丝绢)

    (9) 秋主肃杀,古因称与律令刑狱有关之事为秋 。如:秋曹(刑部的别称);秋宪(指司法、监察官员及官署;刑法)

    英文翻译

    autumn, fall; year

    方言集汇

    ◎ 粤语:ca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u1 [梅县腔] ciu1 [海陆丰腔] ciu1 [宝安腔] ciu1 [陆丰腔] ciu1 [客英字典] ciu1 [沙头角腔] tsieu1 [东莞腔] ciu1 [客语拼音字汇] q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七由平聲開口三等tsʰĭəuchiu/ciou
    [xu]
    部首: 314
    笔画: 7
    五笔: YCB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NIN
    四角: 002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予声。从广( yǎn),与房屋有关。本义:东西墙)

    (2) 堂屋的东西墙

    序,东西墙也。——《说文》

    西序东向。——《书·顾命》

    奠爵于序端。——《仪礼·乡饮酒礼》

    直东序。——《仪礼·士冠礼》

    宾升,立于序内,东方。——《仪礼·燕礼》

    皆馔于西序下。——《仪礼·士丧礼》

    东西墙谓之序。——《尔雅》

    若陈衣于序东。——《礼记·丧大记》

    (3) 正屋两侧东西厢房

    西厢踟蹰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秘。——《文选》

    (4) 古代学校的别名

    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周礼》。郑玄注:“序,州党之学也。”

    殷曰序, 周曰庠。——《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序室(古代幼童读书处)

    (6) 次第,次序

    言有序。——《易·艮》

    与四时合其序。——《易·文言》

    内官序当其夜。——《左传·宣公十二年》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楚辞·离骚》

    长幼有序。——《荀子·君子》

    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工序;次序;岁序;词序;语序;序秩(官序);序成(第等,次序)

    (8) 特指官吏等级系列中的位次

    卿大夫以序守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9) 教育

    神理共契,政序相参。——《文心雕龙》

    (10) 季节

    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红楼梦》

    (11) 序言

    序以建言,首引情本。——《文心雕龙》

    丐序于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2) 又

    予为斯序。

    (13) 又如:序跋;序引(序和引);代序;自序;序文

    (14) 功业

    继序思不忘。——《诗·周颂·闵予小子》

    (15) 头绪

    楚王梦亦有其序。——《汉书》

    动词

    (1) 依次序排列

    序宾以贤。——《诗·大雅·行革》。毛传:“言宾客次第皆贤。”

    序八州而朝同列。(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原居雍州,六国分居八州。)——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序齿排班(序齿);序位(安排位次);序立(按品级站立)

    (3) 叙述,叙说

    彼此序了几句闲话。——《老残游记》

    (4) 又如:序齿录(记载有关个人家事生平姻亲及其他情况的册籍)

    (5) 引出

    病身属恨管,暮景序悉端。——《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四时闺怨·秋》

    (6) 草拟

    县里正在序稿。——《老残游记》

    又如:序稿(草拟文稿)

    (7) 给……作序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8) 按功升官

    崇德序功。——《三国志》

    英文翻译

    series, serial order, sequ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5 [宝安腔] si5 [梅县腔]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陆丰腔] cih5 [东莞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xi4 [海陆丰腔] s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徐吕上聲開口三等zĭozsiox/sz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