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政
词语释义
虐政
(1) 残暴的政策法令;暴政
引证解释
⒈ 残暴的政策法令。
引《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时者也。”
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五》:“刑罚淫滥,民不堪命,匹夫匹妇,莫不憔悴於虐政。”
明张居正《杂著》:“夫吏之被訐也,以虐政毒民。”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自满清盗窃中国,於今二百六十有八年,其间虐政,罄竹难书。”
虐政的国语词典
残暴苛刻的政治。
虐政的网络释义
虐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虍(
指虎头),爪人。即虎足反爪伤人。隶变后省略“人”字。本义:凶恶,残暴)(2) 同本义
虐,残也。——《说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孟子·公孙丑上》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虐世(残暴的时代);虐人(残暴凶狠的人);虐暴(暴虐,残暴酷虐);虐焰(残暴的气焰);虐行(残暴的行为);虐刻(残暴苛刻);虐烈(残暴酷烈);虐遇(虐待)
(4) 暴烈;险恶
遘厉虐疾。——《书·金縢》。传:“暴也。”
到州日亭午,余暑秋更虐。——陈基《通州》
(5) 又如:虐疾(重病;恶疾);虐暑(酷暑;酷热)
(6) 无节制;纵情
善戏谑兮,不为虐。——《诗·卫风》。朱熹集传:“善戏谑不为虐者,言其乐易而有节也。”
动词
(1) 侵害;残害
方命虐民,饮食若流。——孟子·梁惠王下》
奸官污吏虐民。——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虐人(残害人民);虐戕(残害);虐害(残害,残酷迫害);虐割(残害)
(3) 轻视;忽视
而又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声者众焉。——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
(4) 通“谑”。戏谑 。如:虐戏(使人难堪的调笑和嘲弄;恶作剧);虐谑(虐戏)
名词
灾害
殷降大虐。——《书·盘庚中》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
)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2) 同本义
政,正也。——《说文》
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论语·有政》马注
必从上之政下。——《墨子·天志上》
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清· 秋瑾《致琴文书》
(3) 又如:正己
(4) 主持政事
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后汉书》
(5) 又如:政本(为政的根本);政主(执政者);政官(掌管军政的官员);政术(施政的方法);政要(施政要领);政理(为政之道);政路(为政的途径)
名词
(1) 政治;政事
其政不获。——《诗·大雅·皇矣》。释文:“政,政教也。”
使帅其属而掌邦政。——《周礼·夏官》
荆国之为政。——《吕氏春秋·察今》
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元政紊弛。——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言时政者。——清· 张廷玉《明史》
沽名乱政。
(2) 又如:政化(政治和教化);政地(处理政事的地方);政争(政治斗争);政役(政事役使);政拙(拙于政事);政制(政治制度);政俗(政治与风俗)
(3)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 。如:民政;邮政;财政
(4) 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 。如:家政;校政
(5) 政策;法令
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袁有守多惠政。——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6) 又如:政刑(政令和刑罚);政典(政策和制度);政条(政令);政道(施政的方略)
(7) 官长;主事者
政诸侯。——《墨子·非命上》
以为大政。——《左传·昭公十五年》
周公作立政。——《书·立政》
(8) 又如:学政;盐政
(9) 旧说做官一任为一政 。如:历官七政
(10) 政权
州吁果杀其君而夺之政。——《韩非子·内储说下》
(11) 策略 其次伐兵,下政攻城。——《孙子》
(12) 朝廷;政府机关
在其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 脱脱《宋史》
(1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in5 [东莞腔] zin5 [客语拼音字汇] zin4 [陆丰腔] zhin5 [梅县腔] zhin5 [宝安腔] zin5 [沙头角腔] zin5 [海陆丰腔] zhin5 [台湾四县腔] tsii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政 | 之盛 | 章 | 清開 | 去聲 | 敬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tɕĭɛŋ | cjengh/tjen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