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背熊腰

hǔ bèi xióng yāo [ hu bei xiong yao]
注音 ㄏㄨˇ ㄅㄟˋ ㄒㄩㄥˊ 一ㄠ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虎背熊腰 hǔbèi-xióngyāo

(1) 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只见里面有两个少年大汉迎了出来,都是虎背熊腰,相貌非凡。——· 李汝珍《镜花缘》
a person of a stocky and imposing build;boxer’s sinuous posture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这厮倒是一条好汉……哦,是虎背熊腰。”

成语用法

虎背熊腰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体格健壮。

引证解释

⒈ 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太平天囯故事歌谣选·沤铁》:“沤铁很有本事……加上他长得虎背熊腰,气雄力壮,真是恨天无柄,恨地无环,要不,他准会扯下天来,提起地来呀!”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五:“大魁子年虽十七,却是虎背熊腰,身体很魁梧。”

虎背熊腰的国语词典

背宽厚如虎,腰粗壮似熊。形容人的体型魁伟。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好汉,狗背驴腰的。哦,是虎背熊腰。」《镜花缘.第九五回》:「只见里面有两个少年大汉迎了出来。一个面如重枣,一个脸似黄金;都是虎背熊腰,相貌非凡」。也作「虎体熊腰」、「熊腰虎背」。

虎背熊腰的网络释义

虎背熊腰

  • 虎背熊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ǔ bèi xióng yāo,指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出自 元·无名氏《飞刀对箭》。
  • 虎背熊腰的翻译

    英语: back of a tiger and waist of a bear, tough and stocky build
    德语: groß, kräftig und gesund wie ein Bär (S, Sprichw)​

    虎背熊腰造句

    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虎背熊腰的壮小伙子。
    皆甲胄鲜明,刀枪耀眼,骑着高头大马,一个个虎背熊腰,显得英姿勃勃。
    一个文质彬彬,仪表堂堂的青年正神采奕奕的对一个虎背熊腰,看着就身强力壮的大汉说着话,后者听完就垂头丧气的走开了。
    这些士兵个个虎背熊腰,精神抖擞。
    这对孪生兄弟真有意思,一个长得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另一个长得骨瘦如柴,弱不禁风。
    花儿含情脉脉般摇摆,虎背熊腰的蜜蜂穿插其中,神采奕奕分外动人,百折不饶的青草只管接下狂风,继续生长。树梢上的鸟儿到来娓娓动听的歌唱,透进那上古墓碑,千年的主人鞠躬尽粹,只留下幕上的碑文与语重心长的劝告。
    我哥哥是个虎背熊腰的小伙子。
    老李长得虎背熊腰的。
    语文老师长得虎背熊腰,身上的肌肉一块一块隆起,赛过健美运动员。
    虎背熊腰的的数学老师对我们既严格又耐心。
    吉姆的右边站着一个虎背熊腰的男人。
    顶着一身堪比盔甲的黄金首饰,除非真正的公主虎背熊腰气壮如牛,否则也没法笑得甜蜜。
    背朝秦杰的脸看不到,不过看那虎背熊腰的架势,估计脸也好看不到哪去。
    虎背熊腰不敢说,总之,父亲浑身的肌肉条条块块的。
    说这话的时候,仿佛可以从哪虎背熊腰汉子脸上看出器满意得目空余子的样子。
    只见这两人都是身材高大魁梧,虎背熊腰,比正常人都还要高出几倍。
    最突出的是妈妈晚上伊维特著名的舞台表演克里斯盖瑞的虎背熊腰,脚蹬丘比特脱衣舞。
    当先一位虎背熊腰的汉子,粗大的双手满是老茧。
    燕京军区,一个虎背熊腰的中年人随手扔掉手上的电话噢噢的大叫。
    倾城倾国大A型,虎背熊腰震撼多。

    汉字详情

    [hu]
    部首: 608
    笔画: 8
    五笔: HAMV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PHN
    四角: 212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形容词

    (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词

    (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英文翻译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3 [东莞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梅县腔] fu3 [客英字典] fu3 [宝安腔] f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古上聲開口一等hox/xuuxu
    bèi,bēi [bei]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UXEF
    姓名学:
    仓颉: LPB
    四角: 12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人用脊背驮

    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州。——罗邺《雁》

    (2) 又如:背粮食;背头(男子头发由鬓角起都向后梳的发式);背锅(方言。驼背)

    (3) 负担;承受 。如:背了一身债;背利(负担很重的或长期的利息);背罪(承担罪责)

    (4) 另见 bèi

    英文翻译

    back; back side; behind; betray

    方言集汇

    ◎ 粤语:bui3 bu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oi5 poi5 (ba2) [陆丰腔] boi5 [沙头角腔] boi5 poi5 [宝安腔] boi5 | poi3 [海陆丰腔] boi5 poi6 (ba2) [客英字典] boi5 poi5 [梅县腔] poe.3 poe.5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a2 boi4 poi4 [东莞腔] boi5 po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蒲昧去聲合口一等buaih/buoybʰuɒi
    xióng [xiong]
    部首: 403
    笔画: 14
    五笔: CEX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PF
    四角: 2233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2)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熊兽似豕,山居各蛰。——《说文》

    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尔雅》

    黄能入于寝门。——《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

    (3) 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虽然通常笨拙迟钝,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尤其是在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样的人;特指在粗暴无礼、笨拙粗野、呆滞强壮方面。如:熊罴(熊和罴。指猛兽;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罴之兆(指生儿子的兆头);熊足(熊蹯、熊掌。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熊席(熊皮坐席)

    (4) 古代以熊皮为饰的箭靶

    有熊侯。——《仪礼·乡射礼》

    (5) 又如:熊侯(饰以熊皮的箭靶)

    (6) 古州名

    熊、 谷二州在度内,不取,敦邻好也。——《新唐书》

    (7) 姓

    形容词

    (1) 通“雄”。雄性

    及赞戎律,熊武斯裁。——《北史·羊祉传》

    (2) 软弱,无能 。如:熊包;人熊被人欺,马熊被人骑

    动词

    斥骂 。如:我把他狠狠地熊了一顿

    英文翻译

    a bear; brilliant; brigh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宝安腔] jung2 [客英字典]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ngiung2 [梅县腔] j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ngiung2 [东莞腔] jung2 [陆丰腔] jung3 [沙头角腔] j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iung/hiungĭuŋ
    yāo [yao]
    部首: 444
    笔画: 13
    五笔: ESV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MWV
    四角: 7124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要声。本作“要”。本义:紧接肋或胸以下的部分;胸和髋之间的身体的一部分)

    (2) 同本义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后汉书》

    (3) 又如:腰板(人的腰和背。多就姿势而言。亦借指体格);腰腿(腰部和腿部的活动能力)

    (4) 肾脏的俗称 。如:猪腰

    (5) 指所穿衣服在身体的腰部的部分 。如:裤腰

    (6) 缝在衣服里面的或旁边开口的小袋 。如:我腰里还有些钱

    (7) 指某物的中部或中间部分

    半山腰

    (8) 又如:腰房(两进院子中间的房子);腰封(束在礼品中间的绢带,上面写明送礼者和收礼人的名号);腰门(中门);山腰;锅炉炉腰

    (9) 驿站 。如:腰站;腰顿

    动词

    (1) 佩在腰上

    腰白玉之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腰金衣紫(腰挂金印,身穿紫袍,指做了大官);腰舟(古人以瓠系在腰间,用以渡水,谓“腰舟”);腰佩(古代系在腰间以别官阶的一种佩件);腰扇(古代佩在腰间可以折叠的团扇);腰袱(系在腰间的包袱。多用以藏钱)

    英文翻译

    waist; kidney

    方言集汇

    ◎ 粤语:ji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eu1 jau1 [东莞腔] jau1 [沙头角腔] jau1 [客英字典] jau1 [海陆丰腔] rau1 [梅县腔] jau1 [宝安腔] jau1 [陆丰腔] jau1 [客语拼音字汇] yau1 ye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霄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qjeu/ieuʔĭɛ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