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骨瘦如柴
(1) 形容消瘦到极点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 陆佃《埤雅 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
成语辨析
柴;不能写作“材”。
成语用法
骨瘦如柴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极其消瘦。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消瘦到极点。
引《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延及岁餘,奄奄待尽,骨瘦如柴,支枕而坐。”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俺也只为情重如山,恩深似海,险害的你骨瘦如柴。”
《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哀毁的人,又兼了劳苦,看看骨瘦如柴,饮食减少,咳嗽吐痰,渐渐不起。”
曹禺《日出》第二幕:“他骨瘦如柴,只穿着一条夹裤和一件败色的旧薄棉袍。”
亦作“骨瘦如豺”。 《埤雅·释兽》:“又曰: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
《荡寇志》第一〇三回:“腾蛟看那章匪骨瘦如豺。”
骨瘦如柴的国语词典
形容非常消瘦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五回》:「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也作「骨瘦如豺」、「瘦骨如柴」。
骨瘦如柴的网络释义
骨瘦如柴
骨瘦如柴 (成语)
骨瘦如柴的翻译
骨瘦如柴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ū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gǔ
名词
(1) (会意。从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2) 同本义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海陆丰腔]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台湾四县腔] gut7 [东莞腔] gut7 [宝安腔] gut7 [陆丰腔] gut7 [梅县腔] g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骨 | 古忽 | 見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kuot | kuət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疒(
),叟声。从疒,表明与疾病有关。本义:肌肉不丰满)(2) 同本义 。与“胖”、“肥”相对
瘦,臞也。——《说文》。
毁瘠羸瘦。——《孝经》
久则瘦臞腐败。——《周礼·廛人》注
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瘦怯(瘦弱;瘦削);瘦怯怯(瘦弱的样子);瘦亭亭(亦作“瘦棱楼”。十分瘦削的样子);瘦岩岩(纤细瘦削的样子);瘦恹恹(瘦厌厌。形容瘦弱消瘦);瘦伶伶(形容瘦的样子);瘦伶仃(十分瘦弱的样子);瘦客(消瘦衰弱之人);瘦悴(消瘦憔悴);瘦容(消瘦的容的样子)
(4) 细小;不茁壮
落松满地金钗瘦,远树黏天菌子孤。——杨万里《刘村渡》
(5) 又如:瘦硬(细瘦而坚硬);瘦果(干果的一种,比较小。如白头翁,向日葵等)
(6) 瘠薄,不肥沃
水肥应返钓,田瘦合归犁。——宋· 叶适《戴肖望挽词》
(7) 又如:瘦薄(犹瘠薄。土地不肥沃);瘦田(瘠薄之田)
(8) 形容削直、突兀
路转山腰未足移,水清石瘦便能奇。——宋· 苏轼《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
(9) 又如:瘦石(峭削之石);瘦筇(指手杖。筇竹,节高干细,可作手杖);瘦脊(山势尖削);瘦鹤(即鹤。以其嘴长直、脚细长故云)
(10) 字体细而有力 。如:瘦劲;瘦健(书法字形细长而挺拨有力)
动词
消损;减少 。如:瘦减(减缩);瘦癯(干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eu5 [客英字典] seu5 [台湾四县腔] ceu5 [seu5] [东莞腔] seu5 [陆丰腔] seu5 [梅县腔] seu5 [海陆丰腔] ceu5 [seu5] [客语拼音字汇] ceu4 seu4 [宝安腔] si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 同本义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 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4) 好像, 如同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如许(似这般);如今晚儿(现在);如许豚犊(这样的不肖之子);如应如响(十分灵验) (6) 比得上,及 不如无生。——《诗·小雅·苕之华》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7) 又如:我不如他 (8) 去,往 如,往也。——《尔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如扬州过 瓜洲扬子桥。——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遭遇,际遇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因于名场。——《聊斋志异》 (10) 表示举例 。如: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劳,如挖土 (11) 相敌;抵挡 夫宋之不足如 梁也,寡人知之矣。——《战国策》 (12) 应当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左传》 介词 (1) 按照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2) 又如:如详缴(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且准予销案);如律令(按照法令执行。是古代檄文、诏书结尾用语);如式(按照规矩) (1) 假如,如果 如,若也。——《广雅》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坟上矣。——《论语·阳货》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2) 又如:如有不妥,请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3) 与,和 公如大夫入。——《仪礼》 (4) 或——表示选择关系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5) 而——表示连接 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夜中,星陨如雨。——《春秋》 (6) 则——表示结果 。如:如许;如是 助词 (1) 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论语·述而》 褎如充耳。——《诗·邶风·旄丘》 屯如,乘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 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3) 相当于“乎” 善如尔之问也。——《礼记》 英文翻译if, supposing; as if; like, as
方言集汇◎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海陆丰腔] ri2 [客英字典] ji2 [东莞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宝安腔] ji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木,此声。本义:捆束的细木小柴) (2) 同本义 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礼记·月令》注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3) 泛指木柴,小木散材,也指作燃料的木柴 柴,小木散材也。——《说文》 树枳棘与薪柴。——《楚辞·愍命》。注:“枯枝为柴。” 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汉书·沟洫志》 (4) 又如:柴荆(乡里用木板、荆条编制而成的门);柴禾(木柴;柴草);木柴;劈柴;柴水(打柴汲水);柴市(木柴交易处);柴山(生长矮小灌木杂草的山) (5) 枯枝,老木 。如:柴立(有如枯木的站立。也用来形容人清瘦的样子) (6) 姓 动词 (1) 烧柴祭天。后又写作“祡”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书·舜典》 柴望秩于山川。——《书·舜典》 柴于上帝。——《礼记·大传》 柴而望祀山川。——《礼记·王制》 (2) 注:“柴,祭天告至也。” 形容词 〈方〉∶ 干瘦,皮包骨 。如:柴毁(身体衰瘦如枯柴);柴瘠(骨瘦如柴) 英文翻译firewood, faggots, fuel
方言集汇◎ 粤语:caai4
◎ 客家话:[东莞腔] cai2 [沙头角腔] cai2 [客英字典] cai2 ciau2 [海陆丰腔] cai2 ciau2 [梅县腔] cai2 [陆丰腔] ciau3 [客语拼音字汇] cai2 [宝安腔] cai2 [台湾四县腔] cai2 ceu2 ciau2 ◎ 潮州话:ca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十三佳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