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拔牙

hǔ kǒu bá yá [ hu kou ba ya]
注音 ㄏㄨˇ ㄎㄡˇ ㄅㄚˊ 一ㄚ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虎口拔牙 hǔkǒu-báyá

(1) 从老虎口中拔牙。比喻所做之事十分危险

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dare the greatest danger as pulling a tooth from the tiger's mouth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 弦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成语辨析

拔;不能写作“拨”。

成语用法

虎口拔牙偏正式;作宾语。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做十分危险之事。

詹才芳《笑俘强敌十万》:“24日夜,我纵担任穿插分割任务的一个师,以虎口拔牙的决心,突然偷袭形势险要的老虎沟,穿插战防区三十里。”
郭澄清《大刀记》第四章:“这次夜袭柴胡店虎口拔牙,是一项通过军事行动来完成的政治任务。”
向春《煤城怒火·毫不畏惧》:“我在准备对付敌人的办法,我要虎口拔牙!”

虎口拔牙的国语词典

比喻冒著极大的危险。

如:「你要小心,和他打交道如同虎口拔牙。」

虎口拔牙的网络释义

虎口拔牙

  • 《虎口拔牙》由安徽五星东方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励展博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机构投资出品谍战剧,姜武、李乃文、吴越、柯蓝、钱波、缪婷茹、张旭等人主演。
  • 该剧讲述了由姜武饰演的地理老师潘慎之,为躲避战乱到上海修钟表,结交到以陈丹凤(吴越饰演)为首的一帮热血青年,用黑色幽默的方式道出一系列曲折离奇的故事。
  • 该剧已于2014年12月6日在安徽、浙江卫视首播。
  • 2017年2月,该剧获得第十一届电视制片业“电视剧优秀作品”奖。
  • 虎口拔牙 (成语)

  • 成语释义【名称】虎口拔牙【拼音】hǔ kǒu bá yá【解释】从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出处】金·马钰《玩丹砂·赠阎先生》:“猛虎口中敲玉齿,骊龙颔下夺神珠。”
  • 虎口拔牙的翻译

    日语: ごく危険なことをすること

    虎口拔牙造句

    杨子荣化装成土匪,打进威虎山进行侦察,犹如虎口拔牙。
    洛阳令居然虎口拔牙,把汉光武帝的大姐湖阳公主家为非作歹的仆人抓去,就地正法。
    这项任务犹如虎口拔牙,又艰巨,又危险。
    这项任务犹如虎口拔牙,你千万要小心。
    这无异是让我们去虎口拔牙,我们还不得不去。
    聂盘右手,如虎口拔牙,一下握住了黑色匣子,在少女脸色暴怒之下,电射出了聚宝阁破开的墙壁。
    你这老匹夫,胆敢虎口拔牙?
    这种行为不亚于虎口拔牙,周围留院生,不由惊骇不已。
    如此虎头蛇尾,打马虎眼,明摆着是为虎作伥,难怪有初生之犊不怕虎,非要挖地三尺,虎口拔牙。
    这时候去救他无异于虎口拔牙。
    这次,虎口拔牙之事,我是做定了。
    在琳琳他们看来,贾康肯定是死定了,这时候去救他无异于虎口拔牙,所以对于贾康投过来的无助眼神,琳琳和赵小勇都自觉的别过了头。
    这是一个机会,也难怪他们要铤而走险,换做萧云,也难免要动心,不过那可是在三阶妖兽眼皮子底下啊,这么做无异于虎口拔牙。
    冥河你这老匹夫,胆敢虎口拔牙?老祖与你不死不休!
    父亲语气中隐隐带着催促之意,他的确是着急,从厉家少主手中抢走脱胎换骨丸,这无异于是虎口拔牙,一旦厉家知道了消息,只怕绝不会善罢甘休。
    哼哼,既然他们有准备,那我也要好好准备一下,这冰火炼体乳,我是要定了,这次,虎口拔牙之事,我是做定了。
    执法中,我们应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敢于“虎口拔牙”、“老虎头上搔痒”,不能“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否则无异于“引虎入室”、“虎入羊群”。
    他们要在虎口拔牙了!不过我们要选择那一座呢?第一座肯定不行,阿道夫的实力可不是盖的,还有扎克的实力,而扎克更像是疯子,和这种人战斗极其的危险。
    萧释晨这种行为不亚于虎口拔牙,周围留院生,不由惊骇不已。
    这无异是让我们去虎口拔牙,我们还不得不去,任务真是好算计啊。

    汉字详情

    [hu]
    部首: 608
    笔画: 8
    五笔: HAMV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PHN
    四角: 212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形容词

    (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词

    (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英文翻译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3 [东莞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梅县腔] fu3 [客英字典] fu3 [宝安腔] f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古上聲開口一等hox/xuuxu
    kǒu [kou]
    部首: 319
    笔画: 3
    五笔: KKKK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
    四角: 6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人口,人口数量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如:碗口;杯口

    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词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英文翻译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u3 heu3 [宝安腔] kiu3 hiu3 [客语拼音字汇] heu3 keu3 [东莞腔] keu3 [梅县腔] heu5 keu3 [陆丰腔] keu3 [客英字典] keu3 h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heu3 [海陆丰腔] kieu3 he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后上聲開口一等kʰəukhux/qov
    [ba]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DC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IKE
    四角: 53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犮( )声。本义:拔起,拔出)

    (2) 同本义

    拔,擢也。——《说文》

    拔,引也。——《苍颉篇》

    确乎其不可拔。——《易·乾》。郑注:“移也。”

    拔河。——《封氏见闻录》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拔剑切而啖之。

    (4) 又

    拔剑撞而破之。

    拔刃奋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拔毛;拔草;拔秧

    (6) 选拔;提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7) 又如:拔用(提拔任用);拔补(提拔补官);选拔(挑选);提拔(挑选人员任更高职)

    (8) 突出;超出

    势拔五岳掩赤城。——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 又如:拔绝(卓越);出类拔萃(才能出众)

    (10) 突起

    皆峭拔险怪。——宋· 沈括《梦溪笔谈》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11) 又如:挺拔(直立而高耸);拔立(耸立;挺立)

    (12) 脱身;脱离,摆脱 。如:拔哨(偷偷溜走);拔身(脱身);拔不出腿(事多摆脱不开)

    (13) 攻取

    拔石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拔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拔城;连拔敌人四个据点

    (15) 移动

    亮拔县千余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

    (16)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它变凉 。如:把西瓜放在水里拔一拔

    (17) 吸出 。如:拔火罐;拔毒

    英文翻译

    uproot, pull out

    方言集汇

    ◎ 粤语:bat6
    ◎ 客家话:[东莞腔] pat8 [台湾四县腔] pat8 bat8 [梅县腔] pat8 [海陆丰腔] pat8 bat8 [客英字典] pat8 [宝安腔] pat8 [客语拼音字汇] bad6 pad5 pad6 [陆丰腔] pat8 [沙头角腔] pat8
    ◎ 潮州话:buak8[潮州]buêk8 ,boi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房越月合入聲合口三等byat/bvatbʰĭwɐt
    [ya]
    部首: 441
    笔画: 4
    五笔: AH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VDH
    四角: 712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3) 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4) 形状像齿的东西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狼牙山

    (6) 特指象牙

    牙旗缤纷。——班固《东京赋》。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7) 又如:牙樯(饰有象牙的桅杆);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兽骨制的赌具,也用来占卜或娱乐。共三十二张,上面刻有点数);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8) 买卖介绍人;经纪人 。如:牙郎(掮客;买卖双方的中间介绍人);牙媪(牙嫂。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渔利的妇女,官媒);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侩)

    (9) 古称军中长官住所 。如: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牙门(长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门官。武官)

    (10) 萌芽

    霍氏有事萌牙。——《汉书·金日磾传》

    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11) 通“伢”。孩童

    唐且华颠以悟 秦, 甘罗童牙而报 赵。——《后汉书·崔駰传》

    (12) 姓

    形容词

    (1) 形容一个人聪明,敏捷,机警,灵巧,不好对付 。如:这孩子真牙

    (2) 副贰,辅佐 。如:牙将

    英文翻译

    tooth, molars, teeth; serr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2 [梅县腔] nga2 [陆丰腔] nga3 [东莞腔] nga2 [台湾四县腔] nga2 [宝安腔] nga2 [沙头角腔] ng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2 [客英字典] nga2
    ◎ 潮州话:ghê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ŋangra/ng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