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夺食

hǔ kǒu duó shí [hu kou duo shi]
繁体 虎口奪食

词语释义

 从老虎口中抢夺食物。比喻胆大包天,做十分危险之事。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只要国内出产,全国人民不吃,虎口夺食也要给你弄来。”

成语用法

虎口夺食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虎口夺食的网络释义

虎口夺食

  • 虎口夺食hǔ kǒu duó shí,成语,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 虎口夺食造句

    区区五品的河员,胆敢虎口夺食,与正二品大员的上司叫板,那还了得!琦善一气之下,“遂劾万,终身以此废弃焉”。
    记得有次韩森买了个鸡腿,我要求分享,韩森把眼一瞪,说好小子,居然敢虎口夺食。
    要说对于上官飞就任总捕头一职最不满的就是邱捕快,按照惯例上一任总捕头离职之后应该轮到他邱捕快,此次上官飞可以说是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虎口夺食。
    四倍的利润,真是一个奸商啊!你是第一个敢从朕的军队里面虎口夺食的人,真是狗胆包天。
    在洞中呆了大半日,洞外已是日暮途穷之时,杨南推开洞门巨石,刚刚走出来,一人从不远处石柱走了出来冷笑道“你是哪一派的弟子,也敢虎口夺食?”。
    吴兵后来在央企环饲中虎口夺食,拿下大渡河龙头石水电站的开发权,周滨厕身其间的四川天丰亦是项目公司股东之一。
    可从七人之中硬抢,和虎口夺食差不多,是一个技术活。
    而据人民报报道,这位全欧蹿红的比利时国脚如今又被热刺和曼城看中,两家俱乐部正积极准备采取行动虎口夺食。
    他们知道,要从壁垒森严的特辑处内夺回本子,无异于虎口夺食,可除此之外已别无他法。
    穆华后退五步,双眼恶狠狠地盯着前方,如同一头要嗜人的野兽一般,虎口夺食,他要生撕了这个人。
    虎口夺食的游戏可不是那么好玩的,尤其是几支凶猛的巨虎。
    可是那血红莲子是先天高手的囊中物,盘中餐,我们打它的主意不是虎口夺食吗?

    汉字详情

    [hu]
    部首: 608
    笔画: 8
    五笔: HAMV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PHN
    四角: 212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形容词

    (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词

    (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英文翻译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3 [东莞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梅县腔] fu3 [客英字典] fu3 [宝安腔] f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古上聲開口一等hox/xuuxu
    kǒu [kou]
    部首: 319
    笔画: 3
    五笔: KKKK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
    四角: 6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人口,人口数量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如:碗口;杯口

    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词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英文翻译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u3 heu3 [宝安腔] kiu3 hiu3 [客语拼音字汇] heu3 keu3 [东莞腔] keu3 [梅县腔] heu5 keu3 [陆丰腔] keu3 [客英字典] keu3 h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heu3 [海陆丰腔] kieu3 he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后上聲開口一等kʰəukhux/qov
    duó [duo]
    部首: 308
    笔画: 6
    五笔: DFU
    五行:
    吉凶:
    仓颉: KDI
    四角: 40348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2) 同本义

    夺,手持隹失之也。——《说文》

    给夺慈仁。——《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

    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勿夺农时。——《荀子·富国》

    (3) 又如:夺宗(始封的国君被尊为诸侯以后,除去原来宗子的名分);夺气(丧失了胆量和勇气);夺魄(精神丧失而无生气);夺胆(丧胆);夺彩(失出光彩)

    (4) 强取

    夺,取也。——《玉篇》

    人夺女妻而不怒。——《左传·文公十八年》

    夺其印符。——《史记·淮阴侯列传》

    夺攘矫虔。——《书·吕刑》

    秦王度之,终不可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夺项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夺转(夺得);夺劝(一边劝一边夺拿);夺情(皇帝特许某些有亲丧的官僚不守孝,或者未满守孝期者复取。意思是夺去了他的哀思之情);夺席(夺取他人的席位)

    (6) 用力冲开,冲出 。如: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眼泪夺眶而出

    (7) 竞先取得

    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高启《谢赐衣》

    (8) 又如:夺高产;夺魁(夺取第一);夺却(夺去;占去);夺衣(夺袍。喻在诗文竞赛中获胜);夺锦(夺取锦标)

    (9) 剥夺;削除

    胁服夺(罢免)其官。——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0) 又如:夺褫(剥夺);夺爵;夺休(旧指女方提出离婚);夺俸(官吏犯罪,被罚扣薪饷)

    英文翻译

    take by force, rob, snatch

    方言集汇

    ◎ 粤语:dyut6
    ◎ 潮州话:doh8

    宋本广韵

    shí,sì [shi,si]
    部首: 809
    笔画: 9
    五笔: WYVE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OIAV
    四角: 80732

    详细解释

    shí

    名词

    (1) (会意。从饣皀,饣声。本义:饭,饭食)

    (2) 同本义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食品);食店(饭店);食垒(一种有几层屉的食盒);食嗓(食道);食忌(饮食的禁忌);食官(古代掌管饮食的官);食膳(膳食,肴馔);食为民天(饮食是人民最重要之事)

    (4) 粮食

    籍兵乞食于西周。——《战国策·西周策》。注:“粮也。”

    食太阴在卯穰。——《史记·货殖列传》。索隐:“谓谷也。”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汉书·食货志》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唐· 白居易《卖炭翁》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口中食(吃的粮食);食地(可种粮食的田地)

    (6) 食物的通称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子妻》

    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鲁迅《祝福》

    (7) 又如:猪食;鸡食;猫食

    (8) 食禄,俸禄

    君子谋道而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9) 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

    召伯相宅,卜惟洛食。——《文选·张衡·东京赋》

    (10) 亏损。后作“蚀”

    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史记》

    (11) 特指日蚀或月蚀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易·丰》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左传·隐公三年经》

    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管子·四时》

    动词

    (1) 吃

    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宋· 苏洵《六国论》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废寝忘食;以食食( )人;食母;食以草具;吞食;食犬(专供食用的狗);食酒(饮酒);食茶(自己饮用的茶);食息(吃饭休息,泛指休息);食藿悬鹑(形容贫穷困苦);食饩(即“补廪”。生员中的附生递补为廪生);食獐(吃獐子);食肉寝皮(食其肉而寝处其皮。形容痛恨之极)

    (3) 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

    尊为公侯,食邑万户。——《汉书·张安世传》

    (4) 又如:食力(依赖民众的赋税生活);食采(受纳采地的租税);食邑(卿大夫的封地。收封地的租税以供食用,故称“食邑”,或称“采邑”);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又称“食禄”);食加(靠大夫的田亩增加而生活);食官(靠官府发的粮食而生活);食租衣税(靠收税而生活);食职(靠职务所得而生活)

    (5) 享受;受

    居右,食嘉。——王充《论衡》

    (6) 又如:自食其果;食征(享用税收);食德(享受先人的德泽);食报(受报答或受报应);食俸(享受俸禄)

    (7) 垦耕

    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礼记·檀弓上》

    (8) 又如:食力(依靠自己劳力而生活)

    (9) 背弃

    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书·汤誓》

    (10) 又如:食言而肥

    (11) 接受,采纳

    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盐铁论》

    (12) 祭献,享祀

    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清· 袁枚《祭妹文》

    (13) 又如:食监(官名。汉置。掌管晦时祭祀)

    (14) 另见

    动词

    (1) 拿东西给人吃。后作“饲”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诗·王风·丘中有麻》。高亨云:“食通饲,给人以食物吃。”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

    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食监(监督做饭的官);食养(供给生活用品);食官(管伙食的官);食士(给兵吃饭);食饥息劳(使饥饿者饱肚,使劳累者得到休息)

    (3) 使鬼神享受祭品 。如:食祭(用酒饭祭祖)

    (4) 饲养 ;喂养;供养

    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史记·商君列传》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唐· 韩愈《杂记》

    (5) 又如:食马(喂马)

    (6) 引申为喂奶 。如:食母(乳母);食子(用乳哺育子女)

    (7) 宴请

    饷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周礼·地官》

    (8) 另见 shí

    英文翻译

    eat; meal; food; KangXi radical number 184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sik6 z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t8 [客英字典] sii5 shit8 [海陆丰腔] shit8 sii6 [宝安腔] sit8 [客语拼音字汇] sid6 [台湾四县腔] siit8 sii5 [梅县腔] shit8 se5 [东莞腔] sit8 [陆丰腔] shit8
    ◎ 潮州话:zia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羊吏去聲開口三等jĭəjih/ji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