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苋

lí xiàn [ li xian]
繁体 藜莧
注音 ㄌ一ˊ ㄒ一ㄢˋ

词语释义

藜和苋。泛指贫者所食之粗劣菜蔬。

词语解释

  1. 藜和苋。泛指贫者所食之粗劣菜蔬。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莧。” 元 洪希文 《送林景惠和兴化教谕》诗之三:“五年饱黎莧,麤糲甘我肠。” 清 唐孙华 《蔬食》诗:“生平藜莧肠,雅不饕肉食。”

引证解释

⒈ 藜和苋。泛指贫者所食之粗劣菜蔬。

唐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莧。”
元洪希文《送林景惠和兴化教谕》诗之三:“五年饱黎莧,麤糲甘我肠。”
清唐孙华《蔬食》诗:“生平藜莧肠,雅不饕肉食。”

藜苋的网络释义

藜苋

  • 藜苋,拼音lí xiàn,出处〈幼学琼林〉之贫富篇。
  • 汉字详情

    [li]
    部首: 301
    笔画: 18
    五笔: ATQI
    五行:
    吉凶:
    仓颉: THHE
    四角: 449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一种普通的蔓生藜

    藜,藜草也。——《说文》

    聚橡栗藜藿而食之。——《大戴礼记·曾子制言》。注:“藿也。”

    藜藿之羹。——《史记·太史公自序》。正义:“似藿而表赤。”

    (2) 藜科。茎直立,叶子菱状卵形,边缘有齿牙,下面被粉状物,花黄绿色,嫩叶可食。如: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藜芘(藜编的璧障);藜床(藜茎编的床塌)

    英文翻译

    Chenopodium album, pigweed

    方言集汇

    ◎ 粤语:lai4 le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2 lai2 [客英字典] lai2 li2 [台湾四县腔] li2 lai2 [宝安腔] lai2 [客语拼音字汇] lai2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郎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le/leiliei
    xiàn [xian]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M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BHU
    四角: 44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苋属植物的泛称

    斋前自种白苋紫茄。——《南史》

    (2) 又如:白苋;刺苋

    英文翻译

    amaranth

    方言集汇

    ◎ 粤语:jin6
    ◎ 潮州话:hoiⁿ7 [揭阳、潮阳]haiⁿ7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