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匿

cáng nì [ cang ni]
注音 ㄘㄤˊ ㄋ一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藏匿 cángnì

(1) 潜藏隐匿

四面包抄,无处藏匿
conceal;squirrel sth.away

词语解释

  1. 隐藏。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酈生 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 酈生 乃深自藏匿。”《三国演义》第二回:“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藏匿不奏。”

  2. 谓城府深,不直率。

    朱自清 《山野掇拾》:“他们不畏缩,不鄙夷,爱人而又自私,藏匿而又坦白。”

引证解释

⒈ 隐藏。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酈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 酈生乃深自藏匿。”
《三国演义》第二回:“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藏匿不奏。”

⒉ 谓城府深,不直率。

朱自清《山野掇拾》:“他们不畏缩,不鄙夷,爱人而又自私,藏匿而又坦白。”

藏匿的国语词典

隐藏,不使发现。

藏匿的网络释义

藏匿

  • 藏匿:汉语词汇
  • 藏匿:戏剧
  • 藏匿:方铂深演唱歌曲
  • 藏匿 (汉语词汇)

  • 藏匿,汉语词汇。
  • 拼音:cáng nì
  • 释义:潜藏隐匿
  • 藏匿的翻译

    英语: to cover up, to conceal, to go into hiding
    法语: cacher

    藏匿造句

    杀人罪犯就藏匿在那片树林里。
    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在于他的思想。
    知道绑匪藏匿地点后,警方急如星火地赶去援救人质。
    让通缉要犯藏匿于自家,无疑是引狼入室,自寻死路。
    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他把东西藏匿起来了。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匿。
    记忆是一张挂满风铃的卷帘,藏匿不了回味里一丝缱绻的痕迹。
    歹徒不停地变换藏匿地点,就像狡兔三窟一样,总让治安人员四处奔忙。
    在警方一路的搜捕中,发现歹徒狡兔三窟,到处都有藏匿的地点。
    自本拉登藏匿处被发现后,巴军方和主要情报部门受到了严厉的指责。
    它们可能会用做爱来惩罚那些发现了它们藏匿处,监视它们,或危害到仙灵世界的人类。
    该市藏匿着一个庞大的间谍网。
    一名毒品贩子试图改邪归正做人,但是偶然间发现了一批藏匿的被盗毒品。
    埃及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由于没有高山密林供反叛者藏匿,因而易于统治与管理。
    水槽和排水板会藏匿细菌。
    任何一所建筑的排风口都是完美的藏匿处。
    警察得到小偷藏匿处的线索,迅速逮捕了他。
    然后,透过调整区间中各个像素的分布来达到藏匿浮水印的工作。
    夏季头部容易出汗,枕芯极易成为藏匿病菌的地方。

    汉字详情

    cáng,zàng [cang,zang]
    部首: 301
    笔画: 17
    五笔: ADNT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IMS
    四角: 44253

    详细解释

    cáng

    动词

    (1)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4)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6) 怀有 。如: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zà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hide, conceal; hoard, store up

    方言集汇

    ◎ 粤语:cong4 zo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ong2 [客英字典] cong2 [台湾四县腔] cong2 cong5 [陆丰腔] cong3 [海陆丰腔] cong2 cong6 [梅县腔] cong2 c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2 cong4 [东莞腔] cong2 cong5 [宝安腔] cong2 | cong3 [梅县腔] c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zʰɑŋzang/dzang
    [ni]
    部首: 211
    笔画: 10
    五笔: AADK
    五行:
    仓颉: STKR
    四角: 7171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匚( ),若声(上古读音与匿声相近)。“匚”表示有所藏。本义:隐藏,躲藏)

    (2) 同本义

    匿,亡也。——《说文》

    匿,藏也。——《广雅》

    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五年》。注:“亦藏也。”

    而知匿其暱。——《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藏也。”

    匿怨而友其人。——《论语》。皇疏:“藏也。”

    引车避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

    君畏匿之。

    匿于溷藩以免。(藏在厕所里。溷,厕所。藩,篱、墙。)——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又如:隐匿(隐藏;躲起来);藏匿(藏起来不让人发现);匿光(隐藏其光华。比喻才德不外露);匿怨(内心隐藏怨恨);匿意(隐藏真情);匿谋(隐藏其谋略)

    (5) 隐瞒

    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 烈名人质作食。——《世说新语·文学》

    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商君书·垦令》

    (6) 又如:匿户(隐瞒不报的户籍);匿心(隐瞒真实思想);匿年(不肯把真实年龄告人);匿作(隐瞒姓名而劳作);匿訑(隐瞒欺诈);匿悃(隐瞒实情);匿情(隐瞒真情);匿善(隐瞒才能)

    (7) 〈形〉 假借为“慝”。恶,坏

    常令不审,则百匿胜。——《管子·七法》

    故道之所善,中则可从,畸则不可为。匿则大惑。——《荀子·天论》

    副词

    暗暗地 。如:匿留(暗中收留);匿控(暗中控告)

    英文翻译

    hide; go into hi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nik1
    ◎ 客家话:[梅县腔] nit8 [陆丰腔] nit8 [客英字典] nit8 [东莞腔] lik8 [客语拼音字汇] nid5 [宝安腔] lit8 lit7 [海陆丰腔] nit8 net8 [台湾四县腔] nit8 net8
    ◎ 潮州话:nêg8 (nê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女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ɳĭəknrik/ni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