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荫今读yīn)遮蔽;隐蔽。
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这些年老的树,在山岗上集成树林,荫蔽着一个古老的乡村和它的居民。”
庇荫。
汉 刘向 《说苑·复恩》:“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
引证解释
⒈ (荫今读yīn)遮蔽;隐蔽。
引艾青《献给乡村的诗》:“这些年老的树,在山岗上集成树林,荫蔽着一个古老的乡村和它的居民。”
⒉ 庇荫。
引汉刘向《说苑·复恩》:“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
荫蔽的国语词典
阴隐不显。
荫蔽的网络释义
荫蔽
反义词
荫蔽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yīn
名词
(1) (形声。从艸,阴声。本义:树阴)
(2) 同本义
荫,草阴也。——《说文》
荫,草阴地也。——《广韵》
赵盂视荫。——《左传·昭公元年》。注:“荫日景也。”
玉足以庇荫嘉谷。——《国语·楚语下》
荫不祥之木。——《淮南子·说林》。注:“荫,木景也。”
武王荫暍人于樾下。——《淮南子·人间》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荀子》
(3) 又如:树成荫而众鸟息;垂荫万亩;荫樊(树荫浓密)
(4) 日影 。如:荫影(树木等在阳光照射下所投下的阴影)
(5) 指地窖或暗室
则一荫之曲豉,尽美而多量。——《潜夫论·德化》
(6) 又如:荫室(谓阳光照射不到的屋舍,如窑洞、地窖之类)
动词
(1) 字亦作廕。遮蔽
若君实庇廕膏泽之。——《国语·晋语》
本根无所庇荫矣。——《左传·文公七年》
榆柳荫后。——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有松可荫。——明·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荫干(阴干);荫屋(遮蔽不通风的地窖)。借指庇护
夫为人君者,荫德于人者也。——《管子》
(3) 又如:荫附(谓自附于豪强之家以求荫庇)
yìn
名词
(1) 庇荫 。封建时代,因祖先有勋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
武王荫暍人于樾下。——《淮南子·人间》
少以父荫。——《隋书·柳述传》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西游记》
(2) 又如:荫恤(因前代功德而得到官职或抚恤);荫籍(依赖先辈有功而得到恩赐的官职);荫生(因先世荫庇而入国子监读书的称为荫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2) 遮住,遮掩
蔽,蔽蔽小草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
蔽,障也,隐也。——《广雅》
蒲蔽。——《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
乘马其蔽五。——《管子》。注:“所以捍车马。”
景以蔽日。——《淮南子·修务》
故能蔽不新成。——《老子》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 屈原《九歌·国殇》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史记》
阴翳蔽日。——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屏蔽;蔽天(遮蔽天空,布满了整个天空)
(4) 隐藏 蔽林间窥之。—— 唐· 柳宗元《三戒》
先生…引蔽驴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蔽贤(隐蔽贤者,不使上知);蔽形(遮掩身体)
(6) 庇护
盖借塞墙为蔽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蔽护(掩护;庇护);蔽橹(古代防御用的大盾);蔽辜(抵罪)
(8) 掩饰
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管子·牧民》
(9) 又如:蔽美(掩盖他人的美德、长处);蔽恶(掩饰过错和坏行为)
(10) 蒙蔽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蔽蒙(蒙蔽;隐瞒);蔽晦(蒙蔽。受遮蔽因而不明)
(12) 堵塞 。如:蔽塞(堵塞,或耳目思想被蒙蔽)
(13) 审断,判决 。如:蔽罪(定罪);蔽狱(冤狱)
(14) 概括
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5 [客语拼音字汇] bi4 [海陆丰腔] bi5 [陆丰腔] bi5 [梅县腔] bi5 [东莞腔] bi5 [客英字典] bi5 [宝安腔] bi5
◎ 潮州话:b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蔽 | 必袂 | 幫 | 祭A開 | 去聲 | 霽 | 開口三等 | 蟹 | 祭A | pĭɛi | pjed/pi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