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苏

xīn sū [ xin su]
繁体 薪蘇
注音 ㄒ一ㄣ ㄙㄨ

词语释义

1.柴火。 2.樵采。

词语解释

  1. 柴火。

    《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郡民 朱百年 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民给其薪苏。” 宋 司马光 《迂书·释迂》:“树之一年而伐之,则足以给薪苏而已。”《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刘后 ﹞专务蓄财,其在 魏州 ,薪苏果茹,皆贩鬻之。”

  2. 樵采。

    《南史·羊希传》:“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託。”

引证解释

⒈ 柴火。

《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郡民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民给其薪苏。”
宋司马光《迂书·释迂》:“树之一年而伐之,则足以给薪苏而已。”
《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刘后﹞专务蓄财,其在魏州,薪苏果茹,皆贩鬻之。”

⒉ 樵采。

《南史·羊希传》:“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託。”

薪苏的网络释义

薪苏

  • 薪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īn sū,是指柴火。
  • 汉字详情

    xīn [xin]
    部首: 301
    笔画: 16
    五笔: AUS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YDL
    四角: 449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薪,荛也。——《说文》

    收秩薪柴。——《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

    薪蒸材木。——《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

    以薪以蒸。——《诗·小雅·无羊》

    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管子·轻重甲》

    某有负薪之忧。——《礼记·曲礼》

    毁伤其薪木。——《孟子》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薪火(柴火);薪桂(薪贵于桂。形容柴火昂贵);薪柴(柴火);薪樵(柴火)

    (3)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唐· 白居易《卖炭翁》

    负薪刍助之。——《资治通鉴·唐纪》

    抱薪救火。——宋· 苏洵《六国论》

    (4) 又如:薪采(采樵,砍柴);薪桂(薪贵于桂。比喻物价昂贵);薪蒸(木材);薪火相传(木柴虽有烧尽的时候,但火却可以传衍不息。比喻为师徒以道术递相传授不绝,或种族血统及文化精神之绵衍无尽)

    (5) 薪水、薪金的省称 。又如:加薪;薪工(薪金,工资);薪津(薪金);薪给

    动词

    (1) 取以为薪;打柴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南朝梁· 肖统《陶渊明传》

    (2) 又如:薪采(打柴);薪苏(樵采)

    英文翻译

    fuel, firewood; salary

    方言集汇

    ◎ 粤语:sa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n1 [宝安腔] sin1 [沙头角腔] sin1 [梅县腔] sim1 sin1 [台湾四县腔] sin1 [客英字典] sin1 [东莞腔] sin1 [客语拼音字汇] xin1 [陆丰腔] s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sinsĭĕn
    [su]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LW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KSC
    四角: 443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稣( )声。从艸,与植物有关。本义:植物名,即紫苏)

    (2) 同本义 。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两面或背面带紫色,夏季开红花或淡红色花。茎、叶、种子入药,嫩叶古用以调味,种子可榨油。如:苏子(紫苏和白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

    (3) 柴草

    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颜氏家训》

    (4) 须状下垂的饰物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苏维埃的简称 。如:苏区

    (6) 江苏省的简称 。如:苏剧

    (7) 苏州市的简称 。如:苏杭(苏州和杭州的并称);苏裱(苏州裱字画的技艺)

    (8) 原苏联国名 。如:中苏关系

    (9) 姓

    动词

    (1) 更生

    死而复生谓之苏。——《小尔雅·广名》

    苏,俗作甦。——《集韵》

    蘇,息也,死而更生也。——《广韵》

    更生为苏。——《颜氏家训·杂艺》

    震苏苏。——《易·震卦》

    傒予后,后来其苏。——《书·仲虺之诰》

    蛰虫昭苏。——《礼记·乐记》

    苏世独立。——《楚辞·九章·橘颂》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苏息(再生滋长);苏生(苏醒;复活);苏更(复活;苏醒);苏复(恢复)“穌”

    动词

    (1) 唤醒;昏迷后醒过来

    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苏省(苏醒);苏活(苏醒;复活);苏兴(犹苏醒)

    (3) 割草;取草

    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庄子·天运》

    (4) 引申为取

    苏粪壤以充帏兮。——《离骚》

    (5) 困顿后获得休息 。如:苏息;苏坐(散坐;随便坐)

    (6) 拯救;解救 。如:苏困(解除困苦);苏枯(使枯萎的草木复活。比喻使困顿、灾难中的人得到拯救);苏世(犹醒世)

    (2) “噜囌”( lūsū),即“噜苏”( lūsū)

    英文翻译

    revive, resurrect; a species of thyme; transliteration of 'Soviet'

    方言集汇

    ◎ 粤语:sou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