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薪,荛也。——《说文》
收秩薪柴。——《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
薪蒸材木。——《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
以薪以蒸。——《诗·小雅·无羊》
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管子·轻重甲》
某有负薪之忧。——《礼记·曲礼》
毁伤其薪木。——《孟子》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薪火(柴火);薪桂(薪贵于桂。形容柴火昂贵);薪柴(柴火);薪樵(柴火)
(3)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唐· 白居易《卖炭翁》
负薪刍助之。——《资治通鉴·唐纪》
抱薪救火。——宋· 苏洵《六国论》
(4) 又如:薪采(采樵,砍柴);薪桂(薪贵于桂。比喻物价昂贵);薪蒸(木材);薪火相传(木柴虽有烧尽的时候,但火却可以传衍不息。比喻为师徒以道术递相传授不绝,或种族血统及文化精神之绵衍无尽)
(5) 薪水、薪金的省称 。又如:加薪;薪工(薪金,工资);薪津(薪金);薪给
动词
(1) 取以为薪;打柴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南朝梁· 肖统《陶渊明传》
(2) 又如:薪采(打柴);薪苏(樵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n1 [宝安腔] sin1 [沙头角腔] sin1 [梅县腔] sim1 sin1 [台湾四县腔] sin1 [客英字典] sin1 [东莞腔] sin1 [客语拼音字汇] xin1 [陆丰腔] s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新 | 息鄰 | 心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sin | sĭĕ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动词
(1) 焚烧;烧毁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fo3 [沙头角腔] fo3 [梅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陆丰腔] fo3 [宝安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火 | 呼果 | 曉 | 戈一合 | 上聲 | 哿 | 合口一等 | 果 | 戈 | xuɑ | huax/xuaa |
详细解释
xiāng
副词
(1) 交互;互相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 苏武《留别妻》
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 后序》
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更相庆。——《世说新语·自新》
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 鲍照《代春日行》
(2) 又如:相叙契阔(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相思锦色(红豆又称相思豆。即红豆色)
(3) 共同
鲁孟孙、 叔孙、 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
(4) 又如:上下相安
(5) 递相;先后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6) 又如:父子相传;相寻(连续;不断);相及(犹相继)
(7)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8) 表自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表对称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 表他称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相委而去。——《世说新语·自新》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唐· 柳宗元《三戒》
则噪而相逐。(相逐,追逐他。相,特指代词,单指毛一鹭。)——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1) 又如:相唤(招呼);相牵(牵来;捆绑);相招(招来;引来)
动词
(1) 相差
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商君书·错法》
(2) 又如:相万(相差万倍。极言相差之大);相绝(相差极大);相远(相异;差距大)
(3) 亲自观看 。如:相媳妇(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相机(察看当时情况,寻找有利时机)
(4) 另见
xiàng
动词
(1)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 同本义
相,省视也。——《说文》
相,视也。——《尔雅》
相时憸民。——《书·盘庚上》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书·召诰》
善相丘陵。——《礼记·月令》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鄘风·相鼠》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论衡·订鬼》
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胜相士多。
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二刻拍案惊奇》
(3) 又如:相尸(验尸);相女配夫(根据女儿的情况选配女婿);相脚头(盗贼作案前窥探线路)
(4) 看相
臣少好相人。——《史记·高祖本纪》
(5) 又如:相法(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相禄(谓享有福禄的面相)
(6) 辅佐,扶助
有相之道。——《诗·大雅·生民》
相夫子。——《论语·季氏》
季文子相三君。——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伊尹相汤伐 桀。——《汤誓》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晋公子重耳出亡》
使相之。——晋· 干宝《搜神记》
无物以相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
(7) 又如:相天(助成自然之道);相王(辅佐帝王;谓宰相而封王者);相吏(汉代辅佐诸侯王的官员);相者(助主人传命或导客的人)
(8) 教导
问谁相礼,则华元…。——《国语》
(9) 治,治理
相我受民。——《书·立政》
(10) 选择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
(11) 又如:相攸(择婚的别称);相宅(择地定居;旧时迷信以观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种方术)
(12) 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
及遣其子宋襄相 齐。——《史记·项羽本纪》
(13) 像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西游记》
名词
(1) 人的外貌,相貌
岂吾相不当侯邪?——《史记·李将军列传》
儿已薄禄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非人臣之相也。——《三国演义》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西游记》
(2) 又如:长相(相貌);形相(外貌;外表);相表(相貌;体形);相品(仪表,人品)
(3) 照片 。如:照个相
(4) 官名
(5) 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赵歇为王, 陈馀为将, 张耳为相。——《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托名汉相。——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将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相辅(宰相);将相和;贤相;良相;奸相;权相;相王(宰相又封王者);相臣(宰相。亦泛指大臣);相父(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相邦(相国)
(7) 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永和初,出为 河间相。——《后汉书》
(8) 某些国家(如日本)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如:首相;大藏相
(9) 相位 。如:两相流;有机相;水相;液相;相律;月相
(10) 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11) 古代的一种乐器
后乱以武,治乱以相。——《礼记》
(12) 农历七月的别名
七月为相,八月为壮。——《尔雅》
(13) 通过看面容对命运的预卜 。如:相工;体相;手相;星相
(14) 古地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5) 引盲人行走的人
固相师之道也。——《论语·卫灵公》
焉用彼相。——《论语·季氏》
(16) 如:相步;相道(向导,引导;观察、选择道路)
(17)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ong1 siong5 [宝安腔] siong5 | siong1 [陆丰腔] siong1 siong5 [客英字典] siong1 siong5 [海陆丰腔] siong1 siong5 [梅县腔] siong1 [沙头角腔] siong5 siong1 [台湾四县腔] siong1 siong5 [东莞腔] siong5 s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1 xiong3 xiong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襄 | 息良 | 心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siang | sĭaŋ |
详细解释
chuán
动词
(1) 传递;传送
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传家(传于后代子弟);传衣(继承衣钵);传首(传送首级);传运(传递运输);传演(传递演变)
(3) 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 又如:传度(传授);传派(传授的流派);传旨(传授意旨);传书(传授书籍)
(5) 让位;传代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孟子》
(6) 又如:传位(传授帝王权位);传政(传授政权)
(7) 留传
功如丘山,名传后时。——《盐铁论·非鞅》
此世所以不传也。——苏轼《石钟山记》
居第当传子孙。——司马光《训俭示康》
(8) 又如:传世(后传到后世);传灯(传留佛法);传祚(流传后世);家传秘方
(9) 充分或确切地表明;表达
传神写照。——《世说新语·巧艺》
(10) 又如:传真(画肖像)
(11) 召,叫来。发出命令叫人来
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红楼梦》
(12) 又如:传嘴(传话);传会(传呼);传答(传达);传证人
(13) 另见
zhuàn
名词
(1) 驿站所备的车
晋侯以传召 伯宗。——《左传·成公五年》
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韩非子·爱臣》
(2) 驿站;驿舍
昔者赵氏袭 卫,车舍人不休传。——《战国策·齐策五》
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后汉书·陈忠传》
(3) 又如: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传吏(驿舍的官吏);传马(驿站所用的马);传乘(驿站的车马);传宰(管理驿站的小官)
(4) 符信
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周礼》
诈刻传出关归家。——《汉书·宁成传》
(5) 传记
吾已作传。——清· 袁枚《祭妹文》
善传游侠。——孙文《序》
(6) 又
为五百人立传。
(7) 又如:自传;外传;别传;传状(传记行状);传叙(人物传记);传诔(传记和诔文)
(8) 指以描述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儿女英雄传》
(9) 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
六艺经传。——唐· 韩愈《师说》
(10) 又如: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传诂(解释经籍的文字);传疏(诠释经义的文字);传笺(谓《诗经》的注解)
动词
(1) 作传;记载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 唐· 韩愈《送杨少尹序》
(2) 又如:前半部传的是傅仪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uang5(thûang)[潮州]tuêng5〗 〖deng7 [揭阳、潮阳]duang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