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蓬户瓮牖
(1) 用蓬草编成的门,以破瓮作为窗户。形容穷苦人家的简陋房屋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
成语用法
蓬户瓮牖联合式;作宾语;指贫苦人家的住房。
引证解释
⒈ 用蓬草编门,以破瓮作窗。指贫穷人家的住房。见“蓬户瓮牖”。
引《礼记·儒行》:“篳门圭窬,蓬户瓮牖。”
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亦作“蓬户瓮牖”。 《淮南子·原道训》:“蓬户瓮牖,揉桑为枢。”
高诱注:“编蓬为户,以破瓮蔽牖。”
蓬户瓮牖的国语词典
以蓬草为门,破瓮为窗。形容简陋的居处。亦借指贫寒之家。
蓬户瓮牖的网络释义
蓬户瓮牖
反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逢声。本义:草名。蓬蒿)
(2) 同本义
蓬,蒿也。——《说文》
彼茁者蓬。——《诗·召南·驺虞》
桑蓬矢六。——《礼记·内则》
若纵火于秋蓬。——《楚辞·沈江》。注:“蒿也。”
飘萍浮而蓬转。——潘岳《西征赋》?
(3) 又如:蓬厂(草棚);蓬窗(草窗,意为破败的窗户);蓬麻(比喻良好的学习环境);蓬转(蓬草随风飞转);蓬衡(陋室茅舍;蓬户衡门);蓬门(蓬草编成的门户。形容穷人的住家)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4) 某些植物果实的外苞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如:莲蓬
(6) 星名 。如:蓬星(古星名。古代的新星或彗星)
(7) 姓
形容词
(1) 散乱
蓬头突须。——《庄子·说剑》
西王母蓬发。——《西山经·玉山》
(2) 又如:蓬首(头发散乱像飞蓬一样);蓬葆(蓬草和羽葆。比喻头发散乱);蓬乱(形容须发或草木凌乱);蓬发(蓬松、散乱的头发);蓬鬓(鬓发蓬乱)
(3) 草木茂盛的样子 。如:蓬蓬(茂盛、蓬勃的样子)
量词
用于枝叶茂盛的花草等的一团 。如:一蓬竹子;满山毛竹,一蓬挨一蓬;一蓬金黄如紫红的光雾升上屋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pang2 pung2 [台湾四县腔] pung2 [梅县腔] pung2 [沙头角腔] pung2 [客英字典] pung2 [海陆丰腔] pung2 [东莞腔] pung2 [宝安腔] p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蓬 | 薄紅 | 並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bung | bʰu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門)字的一半。汉字部首之一。从“户”的多与门户有关。本义:单扇门)
(2) 同本义
户,半门曰户。——《说文》
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于堂室东曰户,在于宅区域曰门。——《字书》
窥其户。——《易·丰》
设于户西。——《仪礼·聘礼》
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礼记·礼器》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当户理红妆。
出户望南山。——晋· 干宝《搜神记》
出户南望。
窗户皆闭。——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户下(门边;户住的属下。多指奴婢或门客);户牡(门钥);户门(守门的人);户钥(门上开关的锁钥)
(4) 住户,人家。一家称一户
其邑人三百户。——《易·讼》
户说以眇论。——《史记·货殖列传》
户裁及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户出一男。
为一户者。——清· 洪亮吉《治平篇》
(5) 又如:全户人口;几百户人家;户帖(登记每户人口籍贯、名义的册子);户版(登记居民户籍的簿册)
(6) 户籍(登记户口的册籍) 。如:户版(户籍;户口);户贯(户籍)
(7) 屋室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易·节卦·象辞》
不出户知天下。——《老子·四七》
(8) 出入口 。如:洞户(洞穴,洞口)
(9) 酒量
酒户年年减,山行渐渐难。——《元稹·春游诗》
(10) 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或家庭 。如:猎户,农业户
(11) 门第 。如:她看来倒是门当户对
(12) 户头 。如:开户
(13) 洞穴
蛰虫坏户。——《礼记·月令》
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礼记》。孔颖达疏:“户,谓穴也。”
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唐· 李白诗
动词
阻止
王见右广,将从之乘,屈荡户之曰:“君以此始,亦必以终。”——《左传·宣公十二年》。注:“户,止也。”
量词
(1) 用以计户数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史记》
(2) 又如:几户人家;穷人五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fu3 fu1 [沙头角腔] fu5 [东莞腔] f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戸 | 侯古 | 匣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ɣu | ghox/hu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瓦,公声。本义:陶制盛器,小口大腹)
(2) 同本义
罋,汲缾也。——《说文》
瓮,瓶也。——《广雅·释器》
罋,瓶也。
(3) 按,“瓶”是汲水器,不是今天的所谓瓶
抱甕而出灌。——《庄子·天地》。释文:“甕,字亦作瓮。”
(4) 又如:瓮水(一瓮所装的水);瓮问(瓮下);瓮牖(以破瓮为窗,指贫寒之家);瓮头春(酒瓮的口);瓮天蠡海(自瓮窥天,以瓢测海。喻识见知浅)
(5) 汲水罐
井谷射鲋,瓮敝漏。——《易·井》
(6) 盛酒浆的坛
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瓮。——《礼记》
(7) 大水缸
四渎之浊,不方瓮水之清。——晋· 葛洪《抱朴子》
(8) 借指酒 。如:瓮醅(酒);瓮精(对嗜酒者的讥称。犹“酒鬼”);瓮头(瓮头清。初熟酒。一说,酒名);瓮头香(好酒)
动词
(1) 装于瓮中
好事者信之,没日至,或取以酿酒,或开禊泉茶馆,或瓮而卖及馈送有司。——清· 张岱《陶庵梦忆》
(2) 鼻不畅通 。如:瓮鼻(鼻腔不畅,发声多带鼻音)
(3) 使声音变沉
野水吞人面,青山瓮马声。——《随园诗话》引春台《塞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wung5 [客英字典] vung5 [台湾四县腔] wung5 [梅县腔] wu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瓮 | 烏貢 | 影 | 東一 | 去聲 | 送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qungh/unq | ʔu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片户甫。片,锯开的木片,“户”指窗。先秦多用牖,窗少见。本义:窗户) 同本义
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说文》。段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宗室牖下。——《诗·召南·采》
众美人把四周窗牖俱开。——《隋唐演义》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汉· 贾谊《过秦论》
扃牖而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牖其前以通明。——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牖下(家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u3 [梅县腔] ju3 [台湾四县腔] ju3 [宝安腔] ju3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1 yiu4 [客英字典] j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酉 | 與久 | 以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jux/jov | j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