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芜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荒芜。杂草丛生。
宋 苏辙 《浰阳早发》诗:“ 楚 人信稀少,田亩任蓁芜。” 金 王若虚 《赠昭殿大将军高公墓碣》:“初,节度当再罹兵火之后,寇盗并兴,道路蓁芜,城邑頽废。” 明 何景明 《六子诗·何编修瑭》:“古辙多蓁芜,非君谁予起。”
杂乱丛生的草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酒愈涌上,倒蓁芜中。” 清 方文 《云间五子诗·陈卧子子龙》:“大雅陨霜露,周行蔽蓁芜。”
引申为杂乱;纷乱。
明 吕天成 《曲品·沉璟》:“嗟曲流之汎滥,表音韵以立防;痛词法之蓁芜,订全谱以闢路。” 清 龚自珍 《吴市得<题名录>一册乃明崇祯戊辰科物也题其尾一律》:“板荡人才科目重,蓁芜文体史家凭。”
引证解释
⒈ 犹荒芜。杂草丛生。
引宋苏辙《浰阳早发》诗:“楚人信稀少,田亩任蓁芜。”
金王若虚《赠昭殿大将军高公墓碣》:“初,节度当再罹兵火之后,寇盗并兴,道路蓁芜,城邑頽废。”
明何景明《六子诗·何编修瑭》:“古辙多蓁芜,非君谁予起。”
⒉ 杂乱丛生的草木。
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酒愈涌上,倒蓁芜中。”
清方文《云间五子诗·陈卧子子龙》:“大雅陨霜露,周行蔽蓁芜。”
⒊ 引申为杂乱;纷乱。
引明吕天成《曲品·沉璟》:“嗟曲流之汎滥,表音韵以立防;痛词法之蓁芜,订全谱以闢路。”
清龚自珍《吴市得<题名录>一册乃明崇祯戊辰科物也题其尾一律》:“板荡人才科目重,蓁芜文体史家凭。”
蓁芜的网络释义
蓁芜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草茂盛的样子
蓁,草盛貌。——《说文》
百谷蓁蓁。——《文选·班固·东都赋》
(2) 又如:蓁薮(草木生长茂盛的沼泽。指荒芜之地)
(3) 通“榛”。丛生的草木
逃于深蓁。——《庄子·徐无鬼》
蝮蛇蓁蓁。——《楚辞·招魂》
(4) 又如:蓁子(榛子);蓁莽(杂乱丛生的草木);蓁菅(丛生的茅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n1 [客英字典] zin1 [台湾四县腔] zin1 [宝安腔] zin1 cin2 [梅县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jin1 qi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臻 | 側詵 | 莊 | 臻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臻 | ʧĭen | crin/tryin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艸,无声。本义:土地不耕种而荒废)
(2) 同本义
田甚芜,仓甚虚。——《老子》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杨恽《报孙会宗书》
田园将芜。——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芜荒(荒芜);芜绝(荒芜断绝);芜蔓(荒芜;荒凉);芜废(荒废);芜荟(荒芜);芜蒌(野草);芜旷(犹荒芜)
(4) 杂乱
陆文深而芜。——《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芜音(声音多而杂乱。引申指音律不协畅);芜昧(不明,杂乱不清的样子);芜浅(杂乱浅陋);芜累(文字不够简炼,常有多余重复之处);芜漫(杂乱散漫)
名词
(1) 丛生的杂草
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颜延年《秋朝诗》
(2) 又如:芜没(指杂草丛生,隐没于其中);芜芜(草木茂密繁盛的样子)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