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命令;责成。
词语解释
著令(zhù lìng):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
《汉书·景帝纪》:“秋七月,詔曰:‘吏受所监临,以饮食免,重;受财物,贱买贵卖,论轻。廷尉与丞相更议著令。’” 颜师古 注:“著音著作之著,音竹筯反。”《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元年二月壬戌,以大中大夫 贾詡 为太尉,御史大夫 华歆 为相国……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衣冠故事多无著令,但相承为例。”
著令(zhuó lìng):1.下令;责成。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暉。”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公乃悉出所餘,命纠掾已下均取之。著令曰:自是加俸贮於尅府,赏信易取也。”
谓得到许可的命令。
宋 王禹偁 《野兴亭记》:“緑野之色乱入,四时之景互见。至若假寧著令,休沐得告,絳騶騑騑,言适於野。”
着令(zhuó lìng):命令;责成。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故人赠我我不违,着令山水含清暉。”《红楼梦》第八三回:“ 贾 府省亲的太太奶奶们,着令入宫探问。”《人民文学》1982年第2期:“区委 范书记 自然不免把他狠狠教训一通,然后,叫大队来人将 朱二升 领回,着令大队今后对 朱二升 好好加强监督教育。”
引证解释
著令(zhù lìng):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
《汉书·景帝纪》:“秋七月,詔曰:‘吏受所监临,以饮食免,重;受财物,贱买贵卖,论轻。廷尉与丞相更议著令。’” 颜师古注:“著音著作之著,音竹筯反。”《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元年二月壬戌,以大中大夫贾詡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 宋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衣冠故事多无著令,但相承为例。”
著令(zhuó lìng):1.下令;责成。
唐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暉。” 唐元稹《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公乃悉出所餘,命纠掾已下均取之。著令曰:自是加俸贮於尅府,赏信易取也。”
谓得到许可的命令。
宋王禹偁《野兴亭记》:“緑野之色乱入,四时之景互见。至若假寧著令,休沐得告,絳騶騑騑,言适於野。”
着令(zhuó lìng):命令;责成。
唐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故人赠我我不违,着令山水含清暉。”《红楼梦》第八三回:“ 贾府省亲的太太奶奶们,着令入宫探问。”《人民文学》1982年第2期:“区委范书记自然不免把他狠狠教训一通,然后,叫大队来人将朱二升领回,着令大队今后对朱二升好好加强监督教育。”
著令的网络释义
著令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zhù
形容词
(1) (形声。从艸,者声。“艸”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著,明也。——《小尔雅》
名著而男女有别。——《礼记·大传》
著不息者,天也。——《礼记·乐记》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著。——《世说新语·仇隙》
此臣素著狂直于也。——《汉书·朱云传》
(2) 又如:著海内(天下著名);昭著(明显);卓著(突出的好);著姓(有显著名声的家族;使姓氏显著);著号(著名;著称)
动词
(1) 显现;显扬
其不善而著其善。——《礼记·大学》
诚则形,形则著。——《礼记·中庸》
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韩非子·功名》
病郑也。著 郑伯之罪也。——《谷梁传·僖公六年》
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以著其洁。——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最著者二。——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2) 又
华林部独著。
(3) 又如:颇著成效;著白(明白);著相(佛教语。有意识地表现出来的形象状态)
(4) 写作;撰述,用文字显明地表述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仆诚已著此书。——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著《灵宪》。——《后汉书·张衡传》
著书之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携所著书。——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著作郎(主管天下文章、著作的官吏);著作人(古人称为著作者。指书籍的作者);编著(参考利用已有的资料写成书)
(6) 画图
尧、 舜所以昌, 桀、 纣所以亡,皆著于堂。——《淮南子》
(7) 明了
彼知丘之著于己也。——《庄子》
(8) 登记,记载
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论游户自实》
(9) 又如:著令(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著名(写上名字或名称);著籍(记姓名于宫门的门籍;记名于某学者门下为弟子;登记在户籍上)
(10) 标出
书其贾数而著其物,若今时题署物。——《周礼》
(11) 建立;引申为成就
故先王著其教焉。——《礼记》
(12) 又如:著庸(立功);著称(命名。给予名称)
名词
(1) 作品 。如:名著(有价值的出名著作);原著(著作的原本);论著(带有研究性的著作);新著
(2) 土著 。指定居不迁的人
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后汉书》
zhuó
暂无详细释义
zhe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k8 tiok8 chok7 diau2 zhu5 (do3) [宝安腔] zok7 | zu5 | cok8 [台湾四县腔] cok8 tiok8 zok7 diau2 zu5 (do3) [客英字典] zhu5 | chok7 [陆丰腔] zhu6 [梅县腔] zhu5 [东莞腔] zu5 [客语拼音字汇] cog6 dau3 do3 zog5 zu4 [梅县腔] zu5
◎ 潮州话:多污3 多腰4 ,du3(tù) diêh4/dioh4(tie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除 | 直魚 | 澄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ɖʰĭo | drio/div |
详细解释
líng
动词
(1) 听从。后作“聆”
故古之圣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则民无不令矣。——《吕氏春秋》
(2) 名词。通“鸰”
脊令在源,兄弟急难。——《诗·小雅·常棣》。按:脊令即鶺鸰
(3) 假设语气词
令,设辞也。——《助字辨略》
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史记·张释之冯唐传》
令五人保其首领。——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另见
;lǐng
量词
(1) 纸的数量单位, 原张的纸500张为一令。
(2) 另见
lìng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2)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令,发号也。——《说文》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诗·齐风·东方未明》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离娄上》
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
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陈寿《三国志》
召令徒属曰。——《史记·陈涉世家》
乃下令。——《战国策·齐策》
(3) 又
令初下。
令所过毋供张。——清· 张廷玉《明史》
(4) 又如:令书(天子所下的书面命令);令官(行酒令的指挥官);令君(县令);令人(宋代命妇的封号。太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又指衙役,差役);令牌(发令的木牌);令众(号令示众);喝令(大声命令)
(5) 通“命”。命名
昔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管子》
(6) 使,让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史记》
令贼知也。——明· 魏禧《大铁椎传》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令人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7) 又
令人丧气若此。
(8) 又如:令人深思;令人恶心;令人神往
名词
(1) 命令;法令
臣下罔攸禀令。——《书·说命上》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史记·屈原列传》
(2) 又如:政令;将令(军令);传令(传达命令);功令(旧时指法令)
(3) 时令,季节
群葩当令时。——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令序(时令次序)
(5) 逮捕状,没收状 。如:搜查令;扣押令
(6) 用于强行一种权力者 。如:进入令;归还土地与所有权人令
(7) 酒令,饮酒时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
今日也行一个令才有意思。——《红楼梦》
(8) 又如:令章(酒令);令官(行酒令的指挥官);令酒(行酒令的人;最初必自先饮一杯,称令酒)
(9) 词调、曲调名,即“小令”,又称“令曲”,一般字少调短,如词中的《十六字令》,元曲中的《叨叨令》之类
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闭不得。——张炎《词源·令曲》
(10) 官名
卜皮为县令。——《韩非子·内储说上》
(11) 中国古代政府某部门或机构的长官。如:尚书令;大司农令;郎中令;令史(本为掌文书的官员,宋时已降为一般的办事人员)
(12) 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魏文侯时, 西门豹为 邺令。——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海令为母寿。—— 清· 张廷玉《明史》
刺史守令。——清· 周容《芋老人传》
守令皆不在。——《史记·陈涉世家》
华阴令欲媚上官。——《聊斋志异·促织》
(13) 又如:县令;令尹(官名。春秋时楚国最高的军政长官;明清时称知县为令尹);令长(汉官名。即县令、县长)
(14) 名声
饰小语以干县(悬)令。——《庄子》
(15) 通“鸰”。鶺鴒。鸟名,大如鷃雀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诗·小雅·常棣》
形容词
(1) 美善
巧言令色。——《论语·学而》。集解:“令色,善其颜色。”
何忧令名不彰。(令名不彰,好的名声不会显扬。)——《世说新语·自新》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令色(和悦的面容;善于用谄媚和悦的颜色取悦人);令辰(美好的时辰);令居(吉善的住处);令音(美言,佳音);令政(善政,德政);令望(好的名望)
(3) 吉祥,吉利 。如:令日(吉祥的日子);令月(吉祥的月份);令旦(吉日);令年(吉祥的年份);令辰(吉日;吉利的时辰)
(4) 你的——尊称他人的亲属
岂合令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
有此令郎君。
(6) 又如:令阃(称对方妻子的敬辞);令嗣(令郎。称对方儿子的敬辞);令子(对别人儿子的美称);令母(尊称他人的母亲);令似(尊称他人的儿子);令妹(称自己的妹妹。后用作敬称对方的妹妹)
连词
(1) 假使,假设
藉第令毋斩,戌死者固十六七矣。——《史记·陈涉世家》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n6 lin2 lin3 [东莞腔] lin5 [沙头角腔] lin5 [陆丰腔] lin6 [梅县腔] lin5 [台湾四县腔] lin5 lin2 lin3 [客英字典] lin5 [宝安腔] lin5 |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in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連 | 力延 | 來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仙A | 山 | lien | lĭ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