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张

xiāo zhāng [ xiao zhang]
繁体 蕭張
注音 ㄒ一ㄠ ㄓㄤ

词语释义

汉萧何和张良的并称。

词语解释

  1. 汉 萧何 和 张良 的并称。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且以国君之贤,子为良辅,不以是时建 萧 张 之策,未足为智也。” 唐 鲍溶 《读史》诗:“ 萧 张 马无汗,盛业垂千世。” 宋 范仲淹 《议守》:“然臣观 前汉 高帝 之盛,臣有 萧 张 ,决胜千里,下有百战之师,以四十万之众,困于 平城 。”

引证解释

⒈ 汉萧何和张良的并称。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且以国君之贤,子为良辅,不以是时建萧张之策,未足为智也。”
唐鲍溶《读史》诗:“萧张马无汗,盛业垂千世。”
宋范仲淹《议守》:“然臣观前汉高帝之盛,臣有萧张,决胜千里,下有百战之师,以四十万之众,困于平城。”

萧张的网络释义

萧张

  • 萧张,典故名,汉萧何和张良的并称。《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唐 鲍溶 《读史》等均曾用典。
  • 汉字详情

    xiāo [xiao]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VI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LLL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肃声。本义:艾蒿)

    (2) 同本义

    萧,艾蒿也。——《说文》

    萧萩。——《尔雅》。注:“即蒿。”

    共萧茅。——《周礼·甸师》

    彼采萧兮。——《诗·王风·采葛》

    (3) 又如:萧艾(臭草名。比喻不肖或平凡无才);萧敷艾荣(比喻凡事委曲求全,以致飞黄腾达)

    (4) 古国名 。春秋时宋的附庸,灭于楚。地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

    楚子伐 萧。——《左传》

    (5) 县名 。在安徽省北端,东邻江苏省,西接河南省。秦置县

    (6) 姓

    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形容词

    (1) 萧条,冷落;荒凉

    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晋· 陶潜《自祭文》

    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晋· 刘伶《北芒客舍》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屋舍萧然。——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萧屑(凄凉寂寞);萧梢(草木凋落而萧条的景象)

    (3) 稀疏

    说到知音,自古无多,白发萧疏,青灯寂寞,老子婆娑。——元· 张可久《折桂令·读史有感》

    (4) 又如:萧然;萧瑟

    (5) 草木茂密的样子 。如:萧森(草木茂密的样子);萧蔘(草木茂盛的样子);萧椮(草木茂盛貌)

    (6) 通“肃”( )。恭敬;严肃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后汉书·傅蘷传》

    (7) 洒脱

    下泊降茅仙,萧闲隐洞天。——唐· 顾况《山居即事》

    (8) 又如:萧闲(洒脱悠闲);萧放(萧洒放浪);萧远(萧洒远逸)

    英文翻译

    common artemisia; dejected

    方言集汇

    ◎ 粤语:siu1

    宋本广韵

    zhāng [zhang]
    部首: 312
    笔画: 7
    五笔: XT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PO
    四角: 1223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弓,长声。本义:把弦安在弓上)

    (2) 同本义 。与“弛”相对

    张,施弓弦也。——《说文》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鲁琴张字子开。——《左传·昭公二十年》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墨子·亲士》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老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3) 又如:张满(张弓使满)。又指紧弦,拉紧乐器上的弦

    黄金杆拨紫檀槽,弦索新张调更高。——唐· 张籍《宫词》

    (4) 又如:张瑟(调整瑟上的弦);张弦(安上琴弦;绷紧琴弦)

    (5) 开弓;拉弓弦

    更张空弦。——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张弓设箭(拉弓射箭。比喻使用武力);张弓(拉弓;弦拉紧的弓)

    (7) 张开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琴瑟张而不均。——《荀子·礼论》

    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张牙欠口(张开嘴巴);张眼(睁大眼睛);张牙(张口露牙);张唇植髭(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形容人多)

    (9) 张挂(展开挂起)

    罗帱张些。——《楚辞·招魂》

    张缇绛帷,女居其中。——《史记·滑稽列传》

    日张屈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张黄盖拥纛。——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0) 又如:张旃(展开、张挂起赤色曲柄的大旗);张卖(张挂出卖)

    (11) 张贴 。如:张示(张贴或张挂起来让大家看);张布(张贴公布)

    (12) 展开

    张尾伸须。——《聊斋志异·促织》

    (13) 又如:张翅膀;张网;张畤(延展耸立);张开双臂;张动(伸展舞动);张眉(舒展眉毛);张眉努眼(指善于作态);张眉努目(喻粗犷浅露)

    (14) 设网捕捉

    原来徱兔李吉,正在那山坡下张兔儿。——《水浒传》

    (15) 又如:张捕(张网捕捉)

    (16) 张设(部署;设置)

    张,施也。——《广雅·释诂三》

    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战国策·秦策一》

    当日杀牛宰马,大张筵席。——《三国演义》

    张筵列鼎。——清· 周容《芋老人传》

    (17) 又如:张设(陈设);张疑(设置疑兵);张筵(设宴);张所(布置朝见之所);张事(张设帷幕之事)

    (18) 看;望

    我张着姐姐哩。——《西厢记》

    (19) 又如:张亲(看望亲戚);张着眼错(趁人不注意);张个眼慢(趁人不注意);张人眼错(趁人不注意);张头望颈(伸长脖子张望);东张西望;张看(张望观看)

    (20) 布满,充满

    火尽燎,烟焰张天。——《金史·乌春传》

    (21) 又如:张天(布满天空)

    (22) 增强,扩大

    臣欲张公室也。——《左传·昭公十四年》

    (23) 又如:张吾军(壮大自己的声势)

    (24) 夸张;夸大

    虚张异类,托有于无。——唐· 皇甫谧《三都赋序》

    (25) 又如:虚张声势

    名词

    (1) 主張

    那婆子聽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清平山堂話本》

    (2) 又如:张智(主意;主张);张主(主张;主意;做主张;拿主意)

    (3) 商店開张 。如:新张大喜

    (4) 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六顆

    (5) 汉代諸侯囯名 。在今河南省任縣西南

    (6) 姓

    张氏藏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説》

    量词

    (1) 一种或一类中的一件

    鸟杌千张。——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几张仿古的漂亮的柚木桌;三张报;一张桌子;一张弓

    英文翻译

    stretch, extend, expand; sheet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 潮州话:ziang1(chiang) diên1/dion1(tieⁿ) ,<姓>(tieⁿ)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