菹醢

zū hǎi [ zu hai]
注音 ㄗㄨ ㄏㄞˇ

词语释义

菹醢 zūhǎi

(1) 古时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

a mincing excruciation

词语解释

  1. 亦作“葅醢”。肉酱。

    《仪礼·士昏礼》:“饌于房中,醯酱二豆,菹醢四豆。” 唐 参寥子 《<阙史>序》:“﹝《闕史》﹞共五十一篇……时或一览,犹味之有葅醢也。”

  2. 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后亦用以泛指处死。

    《楚辞·离骚》:“ 后辛 之菹醢兮, 殷 宗用而不长。”《战国策·韩策二》:“ 聂政 之所以名施於后世者,其姊不避菹醢之诛,以扬其名也。”《史记·吴王濞列传》:“臣 卬 奉法不谨,惊骇百姓,乃苦将军远道至于穷国,敢请菹醢之罪。”《旧唐书·李密传》:“吾等之命,同于朝露,若至 高阳 ,必为菹醢。” 柳亚子 《闻宁太一恶耗痛极有作》诗:“早识兴朝葅醢急,不应左袒倡亡 秦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葅醢”。

⒉ 肉酱。

《仪礼·士昏礼》:“饌于房中,醯酱二豆,菹醢四豆。”
唐参寥子《<阙史>序》:“﹝《闕史》﹞共五十一篇……时或一览,犹味之有葅醢也。”

⒊ 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后亦用以泛指处死。

《楚辞·离骚》:“后辛之菹醢兮, 殷宗用而不长。”
《战国策·韩策二》:“聂政之所以名施於后世者,其姊不避菹醢之诛,以扬其名也。”
《史记·吴王濞列传》:“臣卬奉法不谨,惊骇百姓,乃苦将军远道至于穷国,敢请菹醢之罪。”
《旧唐书·李密传》:“吾等之命,同于朝露,若至高阳,必为菹醢。”
柳亚子《闻宁太一恶耗痛极有作》诗:“早识兴朝葅醢急,不应左袒倡亡秦。”

菹醢的国语词典

古时一种残酷的刑罚,将人杀死后剁成肉酱。《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乃苦将军远道至于穷国,敢请菹醢之罪。」也作「葅醢」。

菹醢的网络释义

菹醢

  • 菹醢为古代酷刑。把人剁成肉酱。传说此刑滥觞于上古时代两个最著名的暴君桀和纣。汉以后,历代正刑中再不见“菹醢”之名,但此刑实际并没有真正被废除。比如在曹魏、汉法的三族之刑有时也被用来惩罚那些“谋反大逆”者,但事出于临时,不著律令。
  • 菹醢的翻译

    英语: to execute sb and mince his flesh and bones (archaic form of retribution)​

    菹醢造句

    至如仁杰、元忠,往遭按鞫,亦皆自诬,非陛下明察,则已为菹醢矣;今陛下升而用之,皆为良辅。
    昔萧樊系囚,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
    爪牙重将,心膂谋臣,或顾眄以就拘囚,或一言而及菹醢。
    臣卬奉法不谨,惊骇百姓,乃苦将军远道至于穷国,敢请菹醢之罪!
    遂使新垣族灭,信、越菹醢,见讥良史,谓之过刑。
    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

    汉字详情

    zū,jù [zu,ju]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IEG
    五行:
    仓颉: TEBM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沮( )声。本义;腌菜)

    (2) 同本义

    菹,酢菜也。——《说文》。字亦作葅。

    水草之菹。——《礼记·祭统》

    七菹。——《周礼·醢人》

    馈食之豆,其实葵菹——《周礼》

    (3) 又如:菹醢(盐腌的野菜、肉酱);菹酱(葅酱。酱菜)

    (4) 枯干的草

    请君伐菹薪,煮沸水为盐。——《管子·轻重甲》

    (5) 又如:菹笠(用茅草编织的笠);菹薪(枯槁的草木;柴草)

    (6) 草席 。如:菹稭(葅稭。用农作物茎杆编成的铺垫物,草席)

    (7) 肉酱

    麋鹿为菹。——《礼记·内则》

    (8) 又如:菹脍(鱼肉酱);

    (9) 水草丛生的沼泽地

    纽菹之兽。——《穆天子传》。注:“吴人呼田猎茸草地曰菹。”

    (10) 又如:菹泽(水草繁茂的沼泽地);菹薮(水草繁茂的湖泽)

    动词

    古代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

    菹其骨肉于市。——《汉书·刑法志》

    英文翻译

    salted or pickled vegetables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u1 [梅县腔] zii1 [台湾四县腔] zu1 [客英字典] zih1 [客语拼音字汇] z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魚平聲開口三等ʧĭocrio/trv
    hǎi [hai]
    部首: 714
    笔画: 17
    五笔: SGDL
    五行:
    仓颉: MWKRT
    四角: 146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酉。本义:肉酱)

    (2) 同本义

    脯醢菜羹。——汉·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醢脯(肉酱和干肉);醢酱(肉酱)

    (4) 酱

    醢,酱也。——《广雅》

    自酒米至于盐醢百有余品,皆尽时味。——《魏书》

    凡国家大事、兵农礼乐,以及钱刀醯醢之细,无不经营贯串。——清· 毛奇龄《王君慎斋诗集序》

    动词

    古代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

    杀梅伯而醢之,杀 鬼侯而脯之。——《吕氏春秋·慎行论》

    英文翻译

    minced pickled meat; mince

    方言集汇

    ◎ 粤语:ho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语拼音字汇] hoi3 [宝安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3
    ◎ 潮州话: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改上聲開口一等haix/xojxɒi

    菹醢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