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教

mò jiào [ mo jiao]
注音 ㄇㄛˋ ㄐ一ㄠˋ

词语释义

1.犹莫非。

词语解释

  1. 犹莫非。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吴教授 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 锦儿 ,怎知道我和 王七三 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

引证解释

⒈ 犹莫非。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吴教授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锦儿,怎知道我和王七三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

莫教的国语词典

不要、不让。

莫教的网络释义

莫教

  • 莫教(mò jiāo ㄇㄛˋ ㄐㄧㄠˋ),是一个汉语词汇,犹莫非。明代口语中是“不要、别”的意思。
  • 汉字详情

    mò,mù [mo,mu]
    部首: 301
    笔画: 10
    五笔: AJDU
    五行:
    仓颉: TAK
    四角: 44804

    详细解释

    副词

    (1)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3) 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慎莫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莫相忘。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资治通鉴》

    (4)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莫道(休说,不要说)

    (5) 表示揣测。或许;大约;莫非 。如:莫不成(难道说);莫成(莫非,莫不是);莫是(莫非是;或许是);莫须(也许)

    代词

    (1) 没有谁;没有什么(指处所或事物)

    莫能守。——《墨子·公输》

    莫之许。——《三国志·诸葛亮传》

    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莫不然。——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如:莫大的幸福;莫大欣喜;莫二(没有第二个;无比)

    名词

    (1) 通“膜”。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搦脑髓,爪荒莫。——《韩诗外传·卷十》

    (2) 通“漠”。沙漠

    狄之广莫,于 晋为都。——《国语·晋语》

    (3) 通“幕”。幕府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史记·李将军列传》

    (4) 通“瘼”。疾苦,病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大雅·板》

    动词

    (1) 通“谟”。谟划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2) 通“劘”。削

    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閒也。——《管子·制分》

    (3) 通“慕”。思慕,向往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论语·里仁》

    (1) 通“漠”。广漠

    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2) 通“漠”。寂静

    田莫不见禽而后反。——《管子·小匡》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 mǎ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2) 同本义

    莫,日且冥也。——《说文》

    莫,夜也。——《广雅》

    不夙则莫。——《诗·齐风·东方未明》

    谁夙知而莫成?——《诗·大雅·抑》

    维莫之春。——《诗·周颂·臣工》

    及莫又圣。——《礼记·文王世子》

    旦莫日进食。——《战国策·齐策》

    星辰莫同。——《书·洪范》

    莫夜月明。——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春者。——《论语·先进》

    (3) 又如:莫夜(夜晚)

    (4) 通“幕” 。如:莫府(即幕府)

    (5) 姓

    (6) 另见

    英文翻译

    do not, is not, can not; negative

    方言集汇

    ◎ 粤语:mok6 m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ok8 mu5 [梅县腔] mok8 [台湾四县腔] mok8 mu5 [客英字典] mok8 [沙头角腔] mok8 [东莞腔] mok8 [宝安腔] mok8 [陆丰腔] mok8 [客语拼音字汇] mog6
    ◎ 潮州话:毛翁8 毛窝6 ,mog8(môk) mo6(mŏ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慕各鐸開入聲開口一等mɑkmak
    jiào,jiāo [jiao]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T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DOK
    四角: 48440

    详细解释

    jiāo

    动词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jiào

    动词

    (1) (会意。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名词

    (1) 宗教 。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英文翻译

    teach,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g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gau1 gau5 [陆丰腔] gau5 gau1 [客英字典] gau5 gau1 [宝安腔] gau1 | gau5 [东莞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1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4
    ◎ 潮州话: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aukrau/k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