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余毒也

mò yú dú yě [ mo yu du ye]
注音 ㄇㄛˋ ㄩˊ ㄉㄨˊ 一ㄝ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余,亦写作“予 ”。没有人能够危害我了。表示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可以毫无顾忌,为所欲为。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莫余毒也的国语词典

毒,毒害,莫余毒也指不能毒害我。比喻可以为所欲为,毫无顾忌。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曰:『莫余毒也』。」也作「莫予毒也」、「人莫予毒」。

莫余毒也的网络释义

莫余毒也

  • 莫余毒也,读音为mò yú dú yě,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
  • 汉字详情

    mò,mù [mo,mu]
    部首: 301
    笔画: 10
    五笔: AJDU
    五行:
    仓颉: TAK
    四角: 44804

    详细解释

    副词

    (1)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3) 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慎莫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莫相忘。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资治通鉴》

    (4)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莫道(休说,不要说)

    (5) 表示揣测。或许;大约;莫非 。如:莫不成(难道说);莫成(莫非,莫不是);莫是(莫非是;或许是);莫须(也许)

    代词

    (1) 没有谁;没有什么(指处所或事物)

    莫能守。——《墨子·公输》

    莫之许。——《三国志·诸葛亮传》

    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莫不然。——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如:莫大的幸福;莫大欣喜;莫二(没有第二个;无比)

    名词

    (1) 通“膜”。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搦脑髓,爪荒莫。——《韩诗外传·卷十》

    (2) 通“漠”。沙漠

    狄之广莫,于 晋为都。——《国语·晋语》

    (3) 通“幕”。幕府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史记·李将军列传》

    (4) 通“瘼”。疾苦,病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大雅·板》

    动词

    (1) 通“谟”。谟划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2) 通“劘”。削

    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閒也。——《管子·制分》

    (3) 通“慕”。思慕,向往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论语·里仁》

    (1) 通“漠”。广漠

    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2) 通“漠”。寂静

    田莫不见禽而后反。——《管子·小匡》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 mǎ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2) 同本义

    莫,日且冥也。——《说文》

    莫,夜也。——《广雅》

    不夙则莫。——《诗·齐风·东方未明》

    谁夙知而莫成?——《诗·大雅·抑》

    维莫之春。——《诗·周颂·臣工》

    及莫又圣。——《礼记·文王世子》

    旦莫日进食。——《战国策·齐策》

    星辰莫同。——《书·洪范》

    莫夜月明。——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春者。——《论语·先进》

    (3) 又如:莫夜(夜晚)

    (4) 通“幕” 。如:莫府(即幕府)

    (5) 姓

    (6) 另见

    英文翻译

    do not, is not, can not; negative

    方言集汇

    ◎ 粤语:mok6 m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ok8 mu5 [梅县腔] mok8 [台湾四县腔] mok8 mu5 [客英字典] mok8 [沙头角腔] mok8 [东莞腔] mok8 [宝安腔] mok8 [陆丰腔] mok8 [客语拼音字汇] mog6
    ◎ 潮州话:毛翁8 毛窝6 ,mog8(môk) mo6(mŏ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慕各鐸開入聲開口一等mɑkmak
    [yu]
    部首: 220
    笔画: 7
    五笔: WT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MD
    四角: 80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 饱足。足食得饱

    余,饶也。——《说文》

    (3) 剩下;剩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形容词

    (1) 剩下的,多余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2)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的老师)

    (3) 残留的;遗留的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

    (4) 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

    (5) 次要的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6) 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

    (7) 不尽,无穷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8) 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

    (9) 其余,其他,以外

    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

    (11) 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12) 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名词

    (1) 闲暇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2) 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

    余之游将自此始。

    余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

    余闻法人好胜。

    余既为此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名词

    (1) 农历四月的别称

    四月为余。——《尔雅》

    (2) 姓

    (3) “余”的简化字 “余”

    英文翻译

    I, my, me; surname; surplus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海陆丰腔] ri2 [台湾四县腔] ji2 [陆丰腔] j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諸平聲開口三等ɕĭajo/jv
    dú,dài [du,dai]
    部首: 511
    笔画: 9
    五笔: GXGU
    姓名学:
    仓颉: QMWYI
    四角: 5075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屮(象草木初生),毒声。本义:毒草滋生)

    (2) 毒物;毒药

    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说文》

    聚毒药,以共医事。——《周礼·医师》

    (3) 又如:服毒;下毒;毒汁,毒矢(毒箭);毒尽癍回(出天花后身上的癍痕消退);毒女(染有病毒的女子);毒熨(用药物熨贴毒病患处以治疗);毒弩(发射毒箭的弩弓);毒虺(毒蛇,毒虫);毒恶(指有毒的生物。如:毒蛇、蝎子等);毒蝮(指蝮蛇);毒螫(指毒汁、毒素)

    (4) 祸患,祸害 。如:毒患(祸患);毒乱(祸乱);毒浪(恶浪。比喻动乱,灾难)

    (5) 苦;苦痛

    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书·汤诰》。孔传:“荼毒,苦也,不能堪忍虐之甚。”

    (6) 罪恶 。如:毒乱(为恶作乱;破坏扰乱)

    (7) 姓

    动词

    (1) 毒害

    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毒老鼠;毒人(毒害别人);毒化(利用毒品残害人们。亦指用落后反动思想腐蚀人们);毒瘾(吸毒的癖好。因吸毒而失业,贫穷潦倒);毒钩(指某些动物尾部能注射毒液的钩针刺)

    (3) 伤害;危害 。如:毒祸(危害;伤害);毒螫(毒害;危害);毒贼(残害,伤害)

    (4) 怨恨,憎恨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毒情(怨仇);毒恨(痛恨;憎恨);毒苦(怨恨);毒孽(犹痛恨);毒情(犹冤仇)

    (6) 通“督”。治理

    以此毒天下。——《易·师》

    形容词

    (1) 有毒的;恶性的

    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如:毒卉(毒草);毒虫(使人害病的虫);毒蝤(有毒的梭子蟹);毒鱼口(也称便毒、横痃,指各种性病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毒蛇螫手,壮士解腕(喻为全局忍痛割让局部);毒孽(深重的罪孽);毒病(恶性病症);毒症(毒病);毒肿(毒性肿块);毒疮(恶性疮疡);毒利(恶疾)

    (3) 厚;多 。如:毒赋(繁重的赋税);毒炽(毒气盛炽)

    (4) 暴烈;猛烈 。如:毒毒(酷烈);毒燎(烈火)

    (5) 指极盛的热气 。如:毒暑(酷热的夏天)

    (6) 厉害;甚于

    有九折坂,夏则凝冰,冬则毒寒。——《水经注·河水》

    (7) 又如:毒严(严寒)

    (8) 狠;狠毒 。如:毒着儿(毒手;毒辣的法子);毒切(狠毒严酷);毒恶(狠毒凶恶);毒口(恶毒的语言)

    dài

    (1) 古同“玳”,玳瑁。

    英文翻译

    poison, venom; poisonous

    方言集汇

    ◎ 粤语:duk6
    ◎ 客家话:[梅县腔] tuk8 [沙头角腔] tuk8 [客英字典] tuk8 [海陆丰腔] tuk8 teu6 [东莞腔] tuk8 [台湾四县腔] tuk8 teu5 [客语拼音字汇] teu4 tug6 [宝安腔] t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沃入聲開口一等duuk/dvkdʰuok
    [ye]
    部首: 106
    笔画: 3
    五笔: BNH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PD
    四角: 44712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邨的本字。本义:羹魁柄)

    (2) 亦表示同样 。如:我高兴,你也高兴;也可以;也是。

    (3) 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如:她会打篮球,也会打网球。

    (4) 表示转折或让步 。如:即使失败十次,他也不灰心。

    (5) 表示委婉。如:我也只好如此。

    (6) 表示强调 。如:也须(也应当;也应该);连老人也干活。

    (7) 表示选择,还是

    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水浒传》

    (8) 又如:也是(还是)。

    组词

    (1)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旋见一白酋…英将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

    (4) 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英文翻译

    also; classical final particle of strong affirmation or identity

    方言集汇

    ◎ 粤语:jaa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a1 [客语拼音字汇] ya1 [海陆丰腔] ra1 ra3 ra6 [台湾四县腔] ja1 ja3 ja5 [梅县腔] ja1 [东莞腔] ja1 [客英字典] ja1 ja3 [陆丰腔] ja1 ja6 [宝安腔] ja1
    ◎ 潮州话:ia7 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羊者麻三開上聲開口三等jĭajax/j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