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莫不逾侈
(1) 莫:没有谁。逾:“超越”。今有双音词“逾越”这里引申为过度。侈:奢侈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成语用法
莫不逾侈作谓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mò
副词
(1)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3) 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慎莫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莫相忘。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资治通鉴》
(4)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莫道(休说,不要说)
(5) 表示揣测。或许;大约;莫非 。如:莫不成(难道说);莫成(莫非,莫不是);莫是(莫非是;或许是);莫须(也许)
代词
(1) 没有谁;没有什么(指处所或事物)
莫能守。——《墨子·公输》
莫之许。——《三国志·诸葛亮传》
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莫不然。——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如:莫大的幸福;莫大欣喜;莫二(没有第二个;无比)
名词
(1) 通“膜”。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搦脑髓,爪荒莫。——《韩诗外传·卷十》
(2) 通“漠”。沙漠
狄之广莫,于 晋为都。——《国语·晋语》
(3) 通“幕”。幕府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史记·李将军列传》
(4) 通“瘼”。疾苦,病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大雅·板》
动词
(1) 通“谟”。谟划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2) 通“劘”。削
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閒也。——《管子·制分》
(3) 通“慕”。思慕,向往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论语·里仁》
形
(1) 通“漠”。广漠
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2) 通“漠”。寂静
田莫不见禽而后反。——《管子·小匡》
mù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
)。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2) 同本义
莫,日且冥也。——《说文》
莫,夜也。——《广雅》
不夙则莫。——《诗·齐风·东方未明》
谁夙知而莫成?——《诗·大雅·抑》
维莫之春。——《诗·周颂·臣工》
及莫又圣。——《礼记·文王世子》
旦莫日进食。——《战国策·齐策》
星辰莫同。——《书·洪范》
莫夜月明。——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春者。——《论语·先进》
(3) 又如:莫夜(夜晚)
(4) 通“幕” 。如:莫府(即幕府)
(5) 姓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ok8 mu5 [梅县腔] mok8 [台湾四县腔] mok8 mu5 [客英字典] mok8 [沙头角腔] mok8 [东莞腔] mok8 [宝安腔] mok8 [陆丰腔] mok8 [客语拼音字汇] mog6
◎ 潮州话:毛翁8 毛窝6 ,mog8(môk) mo6(mŏ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莫 | 慕各 | 明 | 鐸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一等 | 宕 | 唐 | mɑk | mak |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
)。大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
);“不是”(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不 | 甫鳩 | 幫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pĭəu | piu/pio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俞声。本义:越过,经过)(2) 同本义
(3) 又如:逾迈(走过;时光易逝);逾墙钻穴(指男女偷情;跳墙钻洞);逾墉(越过城墙);逾墙(越过矮墙);逾假不归(即假期已满而未归营);逾轨(越轨)
(4) 超过;胜过
无敢昏逾。——《书·顾命》
日月逾迈。——《书·秦誓》
物或逾秋不死,亦如人年多度百至于三百也。——汉· 王充《论衡·气寿》
越职逾法,以取名誉。——《汉书·宣帝纪》
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逾千(超过一千);逾出(突出,超过一般);逾立(超过三十岁);逾世(超过当代人);逾冠(超过二十岁)
(6) 指晋升职位
臣不逾级,则主位安。——汉· 贾谊《服疑》
(7) 又如:逾格(破格);逾进(超级提升)
副词
(1) 通“愈”。更加
美超远而逾迈。——《楚辞·九章·哀郢》
乱乃逾甚。——《淮南子》
(2) 又如:逾加(更加);逾甚(更甚,过甚);逾世(更加放纵)
形容词
(1) 远
福逾刺凤。——《汉书·叙传》。注:“远也。”
毋踰言。——《礼记·投壶》
志之所在,踰于千里。——《淮南子·主术》
遥逝兮逾远,缅邈兮长乖。——晋· 潘岳《寡妇赋》
(2) 又如:逾言(遥相谈话);逾处(远离居处);逾望(遥望;远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2 ri5 [客英字典] ji2 ji3 [梅县腔] j2 [台湾四县腔] ji2 j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2 [宝安腔] ji3 ji2
◎ 潮州话:而污6(裕)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逾 | 羊朱 | 以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jyo/ju | jĭ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多声。本义:自高自大,盛气凌人)
(2) 同本义
侈,掩胁也。——《说文》。段注:“掩者,掩盖其上;胁者,胁制其旁。凡自多以陵人曰侈。此侈之本义也。”
侈兮哆兮。——《诗·小雅·巷伯》
(3) 又如:侈慢(自大傲慢);侈满(骄纵);侈然(骄纵貌;自大貌);侈傲(骄纵);侈邪(言行放肆)
(4) 奢侈,追求过分的享受
侈,一曰奢也。——《说文》
于臣侈矣。——《左传·昭公三年》
四方之国有侈离之德则必灭。——《荀子·王霸》
多费谓之侈。——《韩非子·解老》
以侈自败者多矣。——司马光《训俭示康》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汉· 贾谊《论积贮疏》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侈服(华丽的衣服);侈饰(奢华的服饰)
(6) 过分;过度
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战国策·楚策》
关市之征侈之。——《管子·大匡》。注:“谓过常也。”
(7) 又如:侈欲(过分的欲望);侈务(过度的徭役);侈言(夸大不实的言辞);侈论(夸大不实的言论)
动词
(1) 夸大,吹牛
莽为人侈口。——《汉书·王莽传》
侈言无验,虽丽非经。——左思《三都赋序》
(2) 又如:侈言(夸大其辞);侈口(夸口)
(3) 放纵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梁惠王上》
(4) 又如:侈伪(放纵僭为);侈意(放纵之心)
(5) 扩大
侈苑囿之大。——《淮南子·本经训》
妇人以众多为侈也。——《公羊传·成公十年》
以广侈吴王之心。——《国语·吴语》
伯父秉德已侈大哉!——《国语·吴语》
有节有侈。——《吕氏春秋·古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1 chi3 [客语拼音字汇] ci3 [梅县腔] chii3 chi3 [台湾四县腔] ci3 ci1 [海陆丰腔] chi3 chi1 [宝安腔] c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侈 | 尺氏 | 昌 | 支A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chjex/tcee | tɕʰĭ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