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簟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蒲席与竹席。
《诗·小雅·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寝。” 郑玄 笺:“莞,小蒲之席也。竹苇曰簟。”《礼记·礼器》:“莞簟之安,而稾鞂之设。” 唐 王维 《苦热》诗:“莞簟不可近,絺綌再三濯。”古时以蒲席铺垫于竹席下,较安适,因以“莞簟”为安乐之意。 清 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四》:“大兵大札,起於肉食;大亡大哀,起於莞簟。”
《诗·小雅·斯干》有“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生男子……载弄之璋”及“乃生女子……载弄之瓦”诸语,后因以“莞簟”为生儿育女之吉兆。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成婚》:“载弄之璋,载弄之瓦,早膺莞簟之祥。” 清 周亮工 《盛此公传》:“莞簟未吉,嗣续中絶。”
引证解释
⒈ 蒲席与竹席。
引《诗·小雅·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寝。”
郑玄笺:“莞,小蒲之席也。竹苇曰簟。”
《礼记·礼器》:“莞簟之安,而稾鞂之设。”
唐王维《苦热》诗:“莞簟不可近,絺綌再三濯。”
古时以蒲席铺垫于竹席下,较安适,因以“莞簟”为安乐之意。 清龚自珍《壬癸之际胎观第四》:“大兵大札,起於肉食;大亡大哀,起於莞簟。”
⒉ 《诗·小雅·斯干》有“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生男子……载弄之璋”及“乃生女子……载弄之瓦”诸语,后因以“莞簟”为生儿育女之吉兆。
引明朱鼎《玉镜台记·成婚》:“载弄之璋,载弄之瓦,早膺莞簟之祥。”
清周亮工《盛此公传》:“莞簟未吉,嗣续中絶。”
莞簟的网络释义
莞簟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uān
名词
(1) (形声。从艸,完声。本义:俗名水葱、席子草。亦指用莞草织的席子)
(2) 同本义 ,植于水田,又名水葱( Scirpus tabernaemontani ),茎高五六尺,可织席,叶小如鳞片,花黄绿色。一名“小蒲”。如:莞蒲(蒲草);莞席(莞草编织的席子);莞蕈(草制之席及竹制之席);莞蒻(莞和蒻是两种编席的蒲草。借指用蒲草编的草席)。
(3) 另见
guǎn
(1) ——“东莞”(
):市名,在广东省东江下游(2) 另见
wǎn
动词
(1) 微笑
浙酒二樽,少助待客之需。希莞纳,幸甚。——《金瓶梅》
(2) 又如:莞纳(笑纳);莞收(笑着收下)
名词
(1) 胃的内腔
寒气在胃莞。——《武威汉代医简》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gon3 | wan3 fan3 [海陆丰腔] gon3 wan3 [梅县腔] gwon3 [台湾四县腔] gon3 wan3 [客英字典] gwon3 gon3 | van3 [客语拼音字汇] gon3 guon3 van3
◎ 潮州话:哥冤2 冤2 ,guang2(kuáng) uang2(uáng) ,[潮州]guêng2(kuéng) uêng2(ué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桓 | 胡官 | 匣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ghuan/huan | ɣuɑ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覃声。本义:竹席)
(2) 同本义 。如:簟子(簟席。竹席);簟纹(席纹)
(3) 也指用芦苇编制的席
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礼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iam6 diam6 [陆丰腔] tiam6 [台湾四县腔] tiam5 diam5 [客英字典] tiam5 tiam3 [梅县腔] tiam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簟 | 徒玷 | 定 | 添 | 上聲 | 琰 | 開口四等 | 咸 | 添 | dʰiem | demx/de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