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衣

shā yī [ sha yi]
注音 ㄕㄚ 一

词语释义

蓑衣。莎,通"蓑"。

词语解释

  1. 蓑衣。莎,通“ 蓑 ”。

    唐 司空图 《杂题》诗之八:“樵香烧桂子,苔溼挂莎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 许孟容 进士及第,学究登科,时号锦袄子上着莎衣。” 明 唐顺之 《蓟镇忆弟正之试南都》诗:“头颅长尽山林骨,木食莎衣信有缘。”

引证解释

⒈ 蓑衣。莎,通“蓑”。

唐司空图《杂题》诗之八:“樵香烧桂子,苔溼挂莎衣。”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许孟容进士及第,学究登科,时号锦袄子上着莎衣。”
明唐顺之《蓟镇忆弟正之试南都》诗:“头颅长尽山林骨,木食莎衣信有缘。”

莎衣的网络释义

莎衣

  • 《莎衣》是北宋诗人杨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借咏莎衣,描写了诗人狂放不羁、清逸超群的个性与垂钓江湖、吟诗耽酒的隐居生活的极度融合、协调,并借对莎衣的珍重,婉言地谢绝了朝廷赐与的富贵爵禄。全诗立意新异,语言清丽。
  • 汉字详情

    suō,shā [suo,sha]
    部首: 301
    笔画: 10
    五笔: AII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TEFH
    四角: 44129

    详细解释

    shā

    名词

    (1) 莎鸡,虫名。即“纺织娘”。别名为“莎虫”。学名“螽斯”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2) 另见 suō

    suō

    名词

    (1) (形声。从艸,沙声。本义:草名。香附子)

    (2) 同本义

    莎,镐侯也。——《说文》。亦名沙隨,一名地毛,其实附根而生,谓之缇。即今香附子。

    薜莎青薠。——《汉书·司马相如传》

    青鞦莎靡。——潘岳《射雉赋》

    田无立禾,路无莎薠。——《淮南子·览冥》

    (3) 又如:莎池(周围长有莎草的水池);莎岸(长着莎草的岸边);莎洲(长有莎草的水洲);莎香(莎草的香气);莎庭(长满莎草的庭院);莎径(长满莎草的小路);莎阶(长满莎草的台阶);莎台(长着莎草的楼台)

    (4) 通“蓑”。如:莎笠(即蓑笠);莎衣(衰衣)

    动词

    (1) 花叶脱落,凋谢

    尔杞未棘,尔菊未莎,其如予何,其如予何。——唐· 陆龟蒙《杞菊赋》

    (2) 另见 shā

    英文翻译

    kind of sedge grass, used anciently for raincoats

    方言集汇

    ◎ 粤语:saa1 so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o1 sa1 [梅县腔] so1 [台湾四县腔] so1 sa1 [客语拼音字汇] sa1 so1 [客英字典] so1 [东莞腔] sa1 [宝安腔] sa1 | so1
    ◎ 潮州话:思窝1 思亚1 ,so1 s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蘇禾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suasuɑ
    yī,yì [yi,yi]
    部首: 623
    笔画: 6
    五笔: YE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

    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

    (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

    (6) 器物的外罩 。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7) 指胞衣 。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

    (8) 涂层 。如:糖衣;防护衣

    (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如:花生衣

    (10) 另见

    动词

    (1) 穿衣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

    (3) 遮盖;包扎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

    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

    (5) 依靠。后作“依”

    (6) 另见

    英文翻译

    clothes, clothing; cover, skin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1 [宝安腔]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yi4 [客英字典] ji1 [梅县腔] j1 j5
    ◎ 潮州话:i1 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əiqioi/i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