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笠

shā lì [ sha li]
注音 ㄕㄚ ㄌ一ˋ

词语释义

1.即蓑笠。莎,通"簔"。

词语解释

  1. 即蓑笠。莎,通“ 簔 ”。

    《敦煌曲子词·浣溪沙》:“倦却诗书上钓船,身被莎笠执鱼竿。”参见“ 蓑笠 ”。

引证解释

⒈ 即蓑笠。莎,通“簔”。参见“蓑笠”。

《敦煌曲子词·浣溪沙》:“倦却诗书上钓船,身被莎笠执鱼竿。”

莎笠的网络释义

莎笠

  • shā lì ㄕㄚ ㄌㄧˋ
  • 莎笠
  • 即蓑笠。莎,通“ 簔 ”。《敦煌曲子词·浣溪沙》:“倦却诗书上钓船,身被莎笠执鱼竿。”参见“ 蓑笠 ”。
  • 汉字详情

    suō,shā [suo,sha]
    部首: 301
    笔画: 10
    五笔: AII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TEFH
    四角: 44129

    详细解释

    shā

    名词

    (1) 莎鸡,虫名。即“纺织娘”。别名为“莎虫”。学名“螽斯”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2) 另见 suō

    suō

    名词

    (1) (形声。从艸,沙声。本义:草名。香附子)

    (2) 同本义

    莎,镐侯也。——《说文》。亦名沙隨,一名地毛,其实附根而生,谓之缇。即今香附子。

    薜莎青薠。——《汉书·司马相如传》

    青鞦莎靡。——潘岳《射雉赋》

    田无立禾,路无莎薠。——《淮南子·览冥》

    (3) 又如:莎池(周围长有莎草的水池);莎岸(长着莎草的岸边);莎洲(长有莎草的水洲);莎香(莎草的香气);莎庭(长满莎草的庭院);莎径(长满莎草的小路);莎阶(长满莎草的台阶);莎台(长着莎草的楼台)

    (4) 通“蓑”。如:莎笠(即蓑笠);莎衣(衰衣)

    动词

    (1) 花叶脱落,凋谢

    尔杞未棘,尔菊未莎,其如予何,其如予何。——唐· 陆龟蒙《杞菊赋》

    (2) 另见 shā

    英文翻译

    kind of sedge grass, used anciently for raincoats

    方言集汇

    ◎ 粤语:saa1 so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o1 sa1 [梅县腔] so1 [台湾四县腔] so1 sa1 [客语拼音字汇] sa1 so1 [客英字典] so1 [东莞腔] sa1 [宝安腔] sa1 | so1
    ◎ 潮州话:思窝1 思亚1 ,so1 s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蘇禾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suasuɑ
    [li]
    部首: 624
    笔画: 11
    五笔: TUF
    五行:
    吉凶:
    仓颉: HYT
    四角: 8810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立声。本义:笠帽,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

    (2) 同本义,也叫“斗笠”

    笠,簦无柄也。——《说文》

    簦谓之笠。——《广雅》

    何蓑何笠。——《诗·小雅·无羊》

    台笠缁撮。——《诗·小雅·都人士》

    (3) 又如:笠子(箬笠);笠蓑(斗笠与蓑衣);笠毂(古代撑在兵车上的笠帽);笠檐(指笠帽周围下覆冒出的部分)

    (4) 关家禽的笼子 。如:鸡笠;鸭笠

    (5) 用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 。如:笠盖;笠覆

    英文翻译

    bamboo hat; bamboo cove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lap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p7 lep7 [海陆丰腔] lip7 lep7 lit7 [梅县腔] lip7 [沙头角腔] lip7 lap7 [宝安腔] lip7 [陆丰腔] lip7 [东莞腔] lip7 [台湾四县腔] lip7 lep7 lit7 [客语拼音字汇] lib5
    ◎ 潮州话:loi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入緝A入聲開口三等侵Aliplĭ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