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

cǎo mǎng [ cao mang]
注音 ㄘㄠˇ ㄇㄤ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草莽 cǎomǎng

(1) 丛生的杂草

零落同草莽。——· 陶渊明《归园田居》
a thick growth of grass

(2) 偏僻的乡间;落后愚昧之地

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吕氏春秋·慎行论》
身居草莽
wildness;uncultivated land

词语解释

  1. 草丛。亦指草木丛生的荒原。

    《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 熊绎 辟在 荆山 ,篳路蓝缕以处草莽。”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燕 、 赵 、 青 、 齐 之野皆成草莽。” 清 唐甄 《潜书·恤孤》:“婴儿之委於草莽者,不知其数矣。” 曹禺 《原野》第三幕:“隐约看出眼前昏雾里是多少年前磨场的废墟,小圆场生满半人高的白蒿,笨重的盘磨衰颓地睡在草莽上。”

  2. 草野;民间。与“朝廷”、“廊庙”相对。

    《孟子·万章下》:“ 孟子 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赵岐 注:“民会於市,故曰市井之臣;在野居之曰草莽之臣。” 宋 欧阳修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诗:“岂若 常夫子 ,一瓢安陋巷。身虽草莽间,名在朝廷上。” 明 方孝孺 《后乐斋记》:“ 伊尹 在草莽而思致其君於 唐 虞 ,非为夸大之论也,道当尔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不过,我所部将帅,都是出身草莽,我一离开,他们就会互相吞并,大业更无望了。”

  3. 比喻平庸,轻贱。常用作谦辞。

    《红楼梦》第三三回:“那 琪官 现是 忠顺王爷 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莽,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於我!”

  4. 指平庸、轻贱的人。

    明 宋濂 《故资善大夫方公神道碑铭》:“臣一介草莽,亦安敢自絶於天地?”

引证解释

⒈ 草丛。亦指草木丛生的荒原。

《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篳路蓝缕以处草莽。”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燕、赵、青、齐之野皆成草莽。”
清唐甄《潜书·恤孤》:“婴儿之委於草莽者,不知其数矣。”
曹禺《原野》第三幕:“隐约看出眼前昏雾里是多少年前磨场的废墟,小圆场生满半人高的白蒿,笨重的盘磨衰颓地睡在草莽上。”

⒉ 草野;民间。与“朝廷”、“廊庙”相对。

《孟子·万章下》:“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赵岐注:“民会於市,故曰市井之臣;在野居之曰草莽之臣。”
宋欧阳修《新春有感寄常夷甫》诗:“岂若常夫子,一瓢安陋巷。身虽草莽间,名在朝廷上。”
明方孝孺《后乐斋记》:“伊尹在草莽而思致其君於唐虞,非为夸大之论也,道当尔也。”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不过,我所部将帅,都是出身草莽,我一离开,他们就会互相吞并,大业更无望了。”

⒊ 比喻平庸,轻贱。常用作谦辞。

《红楼梦》第三三回:“那琪官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莽,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於我!”

⒋ 指平庸、轻贱的人。

明宋濂《故资善大夫方公神道碑铭》:“臣一介草莽,亦安敢自絶於天地?”

草莽的国语词典

田野、草野。

如:「草莽流寇」。

草莽的网络释义

草莽 (汉语词汇)

  • 草莽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ǎo mǎng,指丛生的杂草,偏僻的乡间。比喻平庸,轻贱。常用作谦辞亦可引申为平庸、轻贱的人。《左传·昭公十二年》等均有记载。
  • 草莽的翻译

    英语: a rank growth of grass, uncultivated land, wilderness
    法语: broussailles, brousse, terre en friche, désert, lieu sauvage

    草莽造句

    寒士虽大才,不得进身之阶,徒辱于草莽。
    草莽英雄、边疆大吏,纷纷举事,意图霸业,一场中原逐鹿的乱局再次出现。
    项羽问起这左右有什么不同,司仪解释,豪杰也分三六九等,六国贵族,名流望族是上等,草莽英雄和布衣黔首是下等。
    再者,草莽开了一本新书,还望各位支持一下,大致是以水浒为背景写的,叫《草寇》,书号。
    罗成见线娘这枝方天戟,使得神出鬼没,点水不漏,心中想道“可惜好个有本领的女子,落在草莽中。
    我看道长仪表堂堂,绝对不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之人,难道就不想光大门楣,甘愿埋身草莽?
    李离自幼礼贤下士,不管是军营中人,还是草莽英雄,市井商贩,都多有接触。
    阳镇小童,将门之后,毁家去国,隐于草莽,欲承父志,整顿乾坤。
    按照上帝那洋厮当初造人的理论设计,草莽之子农民之儿吾虽不敢号称通今博古,上玩天文如狎妓,下弄地理似逛楼,但比起好些个人来也可算得是略懂二一。
    北宋末年,中原各地流民作祟草莽横生,道教神霄派趁乱崛起,蛊惑人心,祸乱朝纲,雄踞中原腹地以谋篡逆。
    可惜了青山兄,五年前西陲边境一败,他虽然侥幸未逝,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如此英雄,埋没草莽荒野,令人扼腕叹息。
    的必要,二来就是卢明宇这样的草莽英雄,根本不会枪法,勉强会用长枪横劈竖挡,权且当长棍用了。
    他的小说塑造了一个罗宾汉似的草莽英雄形象。
    丞相柳紹武,出身於草莽,憑著壹己之力,位極人臣,富貴極矣,又深得先帝的喜歡,是先帝最寵幸的大臣之壹,可謂權勢滔天。
    看《江湖封侯》,从标题我就在疑惑,江湖不过草莽,如何裂土分茅?赶紧点入阅读正文,不。
    然当今天下,君臣竟相奢豪,铺张富丽,而政事苛杂,已积民怨,各方英雄处身草莽,纷纷思动。
    瞿大元帅与我等皆起于草莽,不同于周世有积德累善,更近于汉高之时。
    我是一只流氓,四海放浪看雨霁风爽,痴昧妄狂,山野草莽,秋染七分人未亡,形相三两,我是一只流氓,六道轮回寻一个姑娘,山高水长,纵马他乡,孤芳飘渺木叶飏,断了思量。
    元丞相托托,草莽张士诚,明太祖朱元璋,猛将常遇春……
    因此要粗鲁中有风雅,卑俗中有崇高,是草莽中的才子,绿林中的高士。

    汉字详情

    cǎo [cao]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TAJ
    四角: 444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7)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0) 一种书写体 。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形容词

    (1) 粗糙;粗劣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2)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3) 匆促,急促 。如:草蹙(匆促)

    动词

    (1) 割草,除草 。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2) 创造;创立

    草,造也。——《广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3)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4) 草拟;起稿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5)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名词

    雌马 。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英文翻译

    grass, straw, thatch, herbs

    方言集汇

    ◎ 粤语:co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u3 [客语拼音字汇] cau3 co3 [台湾四县腔] co3 cau3 [陆丰腔] co3 [海陆丰腔] co3 cau3 [客英字典] cau3 [宝安腔] cau3 [东莞腔] cau3 [梅县腔] cau3
    ◎ 潮州话:cau2 c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采老上聲開口一等tsʰɑuchaux/cav
    mǎng [mang]
    部首: 301
    笔画: 10
    五笔: ADA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IKT
    四角: 44448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犬,从茻。原意是犬跑到草丛中逐兔,假借为茻,草丛)

    (2) 草丛

    莽,草也。——《小尔雅》

    暴骨如莽。——《左传·哀公元年》

    在野曰草芒之臣。——《孟子》

    罗千乘于林莽。——《汉书·扬雄传》

    地饶广荐草莽水泉。——《汉书·景帝纪》。注:“草稠曰荐,深曰莽。”

    伏戎于莽。——《易·同人》

    (3) 又如:莽林(泛指草木密集连绵而不能通过的森林;专指热带雨林);莽渺(深远而渺茫的样子);莽草(一种有毒植物,又称“水莽草”)

    (4) 草

    食莽饮水,枕块而死。——《淮南子》

    (5) 姓

    形容词

    (1) 茂密;盛多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辞·九章·怀沙》

    (2) 又如:莽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也指众多的样子)

    (3) 无涯际的样子

    莽,大也。——《小尔雅》

    何以为之莽莽也。——《吕氏春秋·知接》。注:“长大貌。”

    平原莽千里。——谭嗣同《出潼关渡河》

    (4) 又如:莽沆(水广大的样子);莽泱(辽阔广远的样子);莽莽苍苍(无边无际);?

    (5) 渺茫;迷茫 。如:莽眇(迷茫);莽莽漠漠(模模糊糊);莽卤(模糊不明);莽苍苍(迷茫)

    (6) 粗疏;鲁莽 。如:莽莽广广(莽莽撞撞);莽壮(卤莽);莽卤(粗疏;马虎)

    (7) 大;猛烈 。如:莽壮(形容声音、气力粗壮有力)

    英文翻译

    thicket, underbrush; poisonous

    方言集汇

    ◎ 粤语:mong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ng3 [东莞腔] mong3 [宝安腔] mong3 [陆丰腔] mang3 [梅县腔] mang3 [客语拼音字汇] m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補上聲開口一等mumox/m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