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钗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荆枝制作的髻钗。古代贫家妇女常用之。
唐 李山甫 《贫女》诗:“平生不识绣衣裳,閒把荆釵亦自伤。” 明 潘绂 《老女吟》:“无端忽听邻家语,笑整荆釵独闭门。”参见“ 荆釵布裙 ”。
借指贫家妇女。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分岁词》:“荆釵劝酒仍祝愿:‘但愿尊前且强健!’” 元 房皞 《贫家女》诗:“持身但如冰雪清,德耀荆釵有令名。” 清 陈维崧 《减字木兰花·岁暮灯下》词:“零落而今,累汝荆釵伴藁砧。”
指《荆钗记》。
元 柯丹丘 作。现今流传者多为 明 人改本。写 宋 王十朋 与妻 钱玉莲 双双拒绝权贵威逼,夫妻忠贞相爱的故事。 清 李渔 《比目鱼·发端》:“ 刘旦 生来饶艷质, 谭生 一见钟情极,默订鸞凰人不识。遭母逼……演《荆釵》,双双沉溺。”按,此谓重演《荆钗记》故事,形容双方爱情真挚。
引证解释
⒈ 荆枝制作的髻钗。古代贫家妇女常用之。参见“荆釵布裙”。
引唐李山甫《贫女》诗:“平生不识绣衣裳,閒把荆釵亦自伤。”
明潘绂《老女吟》:“无端忽听邻家语,笑整荆釵独闭门。”
⒉ 借指贫家妇女。
引宋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分岁词》:“荆釵劝酒仍祝愿:‘但愿尊前且强健!’”
元房皞《贫家女》诗:“持身但如冰雪清,德耀荆釵有令名。”
清陈维崧《减字木兰花·岁暮灯下》词:“零落而今,累汝荆釵伴藁砧。”
⒊ 指《荆钗记》。 元柯丹丘作。现今流传者多为明人改本。写宋王十朋与妻钱玉莲双双拒绝权贵威逼,夫妻忠贞相爱的故事。按,此谓重演《荆钗记》故事,形容双方爱情真挚。
引清李渔《比目鱼·发端》:“刘旦生来饶艷质, 谭生一见钟情极,默订鸞凰人不识。遭母逼……演《荆釵》,双双沉溺。”
荆钗的网络释义
荆钗
荆钗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刑声。本义:一种灌木)
(2) 灌木名。又名楚
荆,楚木也。——《说文》
以牡荆书幡。——《汉书·郊祀志》。注:“作幡柄也。”
白刑堪为履。——《广州记》
(3) 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种类很多,有牡荆,黄荆,紫荆等。枝条柔韧,可编筐篮;果实可入药。如:荆榛(有棘刺的灌木丛);荆钗裙布(荆枝作钗,粗布为裙。指妇女朴素或贫寒的服饰);荆天棘地(遍地荆棘。比喻艰险困厄的境地);荆花(即紫荆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4) 荆条。古代用为刑杖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荆子(荆条作的挞具);荆朴(鞭笞,杖击);荆门(柴门);荆革(荆条皮鞭。鞭笞用的刑具);荆室(用荆条搭建的屋舍;借指穷苦人家);荆冠(用荆条编的帽子)
(6) 荆山的简称
(7) 又如:荆玉(荆山之玉;喻美质贤才);荆山玉(荆山产的美玉。相传楚卞和得璞玉于荆山);荆襄(泛指古荆州及襄阳郡地区);荆岑(荆山。泛指古楚国境内的高山)
(8) 古国名
荆之地。——《墨子·公输》
荆有云梦。
荆有长松。
荆人欲袭 宋。——《吕氏春秋·察今》
(9) 又如:荆凡(西周时代的荆国(楚国)和凡国);荆尸(春秋时楚军阵法名);荆王(楚王);荆巫(荆楚的巫祝);荆吴(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10) 古九州之一荆州的简称
正南曰荆州。——《周礼·职方氏》
荆州之民附 操者。——《资治通鉴》
(11) 又如:荆州瘿(古代流行于荆州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荆南(荆州一带。亦泛指南方);荆扬(荆州和扬州。亦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形容词
(1) 我的,属于我的 ——旧时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如:寒荆;老荆;荆人(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妻(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室(犹荆妇。称己妻的谦词)
(2) 贫寒的 。如:荆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n1 [陆丰腔]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东莞腔] gin1 [宝安腔] gin1 [客英字典] g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驚 | 舉卿 | 見 | 庚三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庚 | 梗 | kieng/kyang | kĭɐ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