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郁

fēn yù [ fen yu]
繁体 芬鬱
注音 ㄈㄣ ㄩˋ

词语释义

见“芬郁 ”。

词语解释

  1. 亦作“ 芬郁 ”。香气浓郁。

    汉 枚乘 《七发》:“众芳芬鬱,乱於五风。” 南朝 梁 萧统 《讲席将讫赋三十韵》:“名香晚芬郁,暂捨六龙驾。”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 崔书生 ﹞好植名花,暮春之中,英蕊芬鬱,远闻百步。” 宋 苏轼 《石菖蒲赞》:“余游 慈湖 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 清 唐孙华 《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搴帘出红妆,衣香辨芬郁。”

  2. 谓芳香和腐臭。

    《荀子·正名》:“香臭、芬鬱、腥臊、酒酸、奇臭,以鼻异。” 杨倞 注:“芬,花草之香气也;鬱,腐臭也。”

  3. 见“ 芬鬱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芬郁”。香气浓郁。

汉枚乘《七发》:“众芳芬鬱,乱於五风。”
南朝梁萧统《讲席将讫赋三十韵》:“名香晚芬郁,暂捨六龙驾。”
唐牛僧孺《玄怪录·崔书生》:“﹝崔书生﹞好植名花,暮春之中,英蕊芬鬱,远闻百步。”
宋苏轼《石菖蒲赞》:“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
清唐孙华《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搴帘出红妆,衣香辨芬郁。”

⒉ 谓芳香和腐臭。见“芬鬱”。

《荀子·正名》:“香臭、芬鬱、腥臊、酒酸、奇臭,以鼻异。”
杨倞注:“芬,花草之香气也;鬱,腐臭也。”

芬郁的国语词典

香气很浓。

芬郁的网络释义

芬郁

  • 芬郁是汉语词汇,拼音fēn yù ,指香气浓郁,或芳香和腐臭。
  • 芬郁造句

    绿博导清源于前,嘉木清阴,奇葩芬郁,欲穷南北之胜,齐聚一园之中。
    琼花瓣大而厚,柔润莹泽,洁白可爱,异香芬郁,十分奇美。
    一场浓烈芬郁的思想盛宴华丽绽放。
    那芬郁气息细腻而又强烈,一时间,地球上所有人都以为自己进入了天堂。
    每以一豆大爇之,辄作异花气,芬郁满座,终日略不歇。
    老红木近似紫檀,但光泽较暗,颜色较淡,质地致密也较逊,有香气,但不及黄花梨芬郁。

    汉字详情

    fēn [fen]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WV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TCSH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艸,从分,分亦声。本义:香气)

    (2) 同本义

    芬,草初生其香分布也。——《说文》

    芬,芬香也。——《广雅》

    天地之行分、苦味也。——《春秋繁露》

    苾苾芬芬。——《诗·小雅·信南山》

    芬馥肸蚃。——左思《吴都赋》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楚辞·离骚》

    (3) 又如:芬苾(芳香);芬烈(香气郁烈);芬郁(香气浓郁;亦谓芳香和腐臭)。使感到芬芳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特别好闻的香气

    流芬赋采,风靡云旋。——潘岳《芙蓉赋》

    (5) 比喻盛德或美名

    扬芬千载之上。——《晋书·桓彝传》

    (6) 又如:扬芬千载(扬名千年);芬烈(喻功业盛美)

    (7) 通“粉”( fěn)。米细末,化妆用的粉末

    五隐之状,黑土黑苔,青怵以肥,芬然若灰。——《管子·地员》

    形容词

    (1) 和,和好

    芬,和也。——《方言十三》

    (2) 又如:芬芗(和调)

    (3) 通“纷”。乱,杂

    乘玄四龙,回驰北行,羽旄殷盛,芬哉芒芒。——《汉书·礼乐志》

    (4) 又如:芬芬(纷纷。杂乱的样子)

    (5) 通“坟”。隆起的样子

    五壤之状,芬然若泽、若屯土。——《管子·地员》

    英文翻译

    fragrance, aroma; perfume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n1 [客英字典] fun1 [台湾四县腔] fun1 [梅县腔] fun1 [东莞腔] fun1 [宝安腔] fun1 [客语拼音字汇] f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撫文平聲合口三等phyon/phiunpʰĭuən
    [yu]
    部首: 212
    笔画: 8
    五笔: DEB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BNL
    四角: 4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郁夷

    郁,右扶风郁夷也。从邑,有声。——《说文》

    (2) 古地名。汉置县。在今陕西省陇县西

    (3)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无刀斧之斫者谓之朴。——《论衡》

    (4) 又如:郁朴(本指没有内核的果实或未加工的木料,借喻缺乏教养的人)

    形容词

    (1) 文采美盛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

    纷郁郁其远承兮。——《楚辞·九章·思美人》

    (2) 又如:郁郁桓桓(文采明盛、勇武出众的样子)

    (3) 丰盛

    蜜房郁毓被其阜。——左思《蜀都赋》。注:“盛多也。”

    (4) 又如:郁毓(丰盛的样子);郁霭(云彩盛多的样子)

    (5) 美好 。如:郁穆(和穆美好的样子)

    (6) 香气浓郁

    践椒涂之郁烈。——曹植《洛神赋》

    (7) 又如:郁芬(浓烈的香气);郁攸(火气;灼热之气);郁郁青青(香气馥郁,青葱繁茂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声。从邑,有声。“郁”本是地名,又作姓。“鬱”为形声,从林,鬱( )省声。本义:繁盛的样子)

    (2) 同本义

    鬱,木丛生也。——《说文》

    郁彼北林。——《诗·秦风·晨风》

    郁郁园中柳。——《古诗》。注:“茂盛也。”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唐· 王维《赠房卢氏琯》

    (3) 又如:郁秀(茂密秀丽);郁茀(郁勃。茂盛的样子);郁茂(茂盛)

    (4) 隆盛;繁多

    洛阳云树郁崔嵬。——元· 杨果《洛阳怀古》

    (5) 又如:郁盎(旺盛,引申为久长);郁绿(深绿);郁翠(苍翠,浓绿);郁雾(浓雾)

    (6) 忧郁

    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淮南子·泛论训》

    (7) 又如:郁尼(郁悒不申);郁邑(郁悒);郁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郁沉(忧郁沉闷)

    动词

    (1) 积聚

    郁浊困滞。——《管子·中匡》

    (2) 又如:郁酿(积聚掺和);郁黑(因湿热郁积而变黑);郁伏(蕴藏隐伏);郁聿(蕴积);郁浃(蕴结满溢);郁云(积云)

    (3) 怨恨;愤怒

    或有宛足郁怒。——傅毅《舞赋》

    (4) 又如:郁伊(忧愤郁结);郁怨(怨恨郁结)

    (5) 郁积,阻滞

    精气郁也。——《吕氏春秋》。注:“不通也。”

    郁湮不育。——《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滞也。”

    忠良切言皆郁于胸。——《汉书·路温舒传》

    (6) 又如:郁陶(忧思郁积,思念的样子);郁噎(阻塞,郁积)

    英文翻译

    sweet smelling, rich in aroma; (Cant.) to move, hit

    方言集汇

    ◎ 粤语:juk1 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uk7 hiuk7 [客英字典] jut7 [梅县腔] juk7 [陆丰腔] juk8 [东莞腔] juk7 [宝安腔] juk7 [台湾四县腔] juk7 hiuk7 [客语拼音字汇] yug5
    ◎ 潮州话:hiog4(hiok) ug4(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ʔĭukqiuk/i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