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
繁体
蘆笛
注音
ㄌㄨˊ ㄉ一ˊ
词语释义
芦笛
(1) 旧时北方人称芦叶卷起的乐器
英
词语解释
即芦茄。
元 袁桷 《次韵继学途中竹枝词》:“我郎南来得小妇,芦笛声声吹鷓鴣。”参见“ 芦笳 ”。
引证解释
⒈ 即芦茄。参见“芦笳”。
引元袁桷《次韵继学途中竹枝词》:“我郎南来得小妇,芦笛声声吹鷓鴣。”
芦笛的网络释义
芦笛
芦笛造句
您携着这小芦笛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
这里有玲珑幽邃、壮观奇特的芦笛岩洞可让游人一饱眼福,有碧水荡漾的芳莲池可纵情放舟,还有那桃花江沿岸旖旎的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这只小小芦笛,你带它穿过山谷,它吹出的旋律弥久恒新。
早上到酒店接客人,游览市区景点芦笛岩、伏波山、象鼻山,之后送客返回酒店。
管乐器包括圆柱形双簧管,金属芦笛,口琴和陶笛。
微风吹拂着我的脸,好凉爽啊!肯一走进芦笛岩洞口,阵阵冷风迎面扑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我曾饿着肚子,把芦笛自矜的吹,人们嘲笑我的姿态,因为那是我的姿态呀!人们听不惯我的歌,因为那是我的歌呀!艾青。
芦笛岩年接待游客量居世界岩溶景区之首,开放以来已接待过三千多万游客。
有一种,像那横骑牛背的牧童,信口横吹芦笛所出的那种通晓、清纯、悦耳之声。
其名字源于向外生长的芦笛岩,人们用其做成长笛。
我那诗人的虚荣,羞死在您的目光中。诗圣呀,我已坐在您跟前。就让我的生命单纯正直,像一支芦笛,充满您的音乐。
芦笛岩、七星岩、穿山被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
我不知何所归依,如风中一苇。但看见你,弱草亦化为芦笛。别人只能看见我昂着站着的身影,你却窥见内心深处向你膜拜的我。
芦笛岩和七星岩景色差不多,可去可不去。
排箫由一系列管或长短不一的芦笛组成的原始管乐器,通过对其顶部的开口吹气进行吹奏。
你已经带着这根小小的芦笛,翻越了无数的山谷,你已经从笛管里吹出永恒而常新的悦耳音调。
比起在芦笛岩的溶洞里游玩,这里予人别样的新奇感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2)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芦,芦菔也。——《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
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方言》三
(3) 又如:芦萉(莱菔的别名。又名萝卜)
(4) 芦苇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茎中空,可以编帘子,盖屋顶。又名“苇子”。如:芦汀(生长着芦草的水边);芦田(清代称在长江等河湖沿岸,只适合种植芦苇的低洼地);芦衣(用芦花为絮所缝制的衣服);芦灰(芦苇烧成的灰。相传女娲氏堆积芦灰以防止泛滥的洪水)
英文翻译
rushes, reeds
方言集汇
◎ 粤语:lou4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由声。本义:笛子,管乐器名,竹制,左一孔为吹口,次孔加竹膜,右六孔皆上出,又谓之横吹)
(2) 同本义
笛,七孔龠也。——《说文》。按,笛长尺有四寸。马融长笛赋,谓羌笛四孔,京君明加一孔,以备五音,是汉时五孔笛。
龠谓之笛。——《广雅》
(3) 又如:笛竹(用以制笛的竹子);笛吹(吹笛)
(4) 响声尖锐的发音器 。如:汽笛;警笛
英文翻译
bamboo flute; whistle
方言集汇
◎ 粤语:de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k8 tet8 tit8 [东莞腔] tak8 [台湾四县腔] tak8 tet8 tit8 [客英字典] tak8 tet8 [陆丰腔] tak8 [梅县腔] tak8 [客语拼音字汇] tag6 tid6 [宝安腔] tak8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k8 tet8 tit8 [东莞腔] tak8 [台湾四县腔] tak8 tet8 tit8 [客英字典] tak8 tet8 [陆丰腔] tak8 [梅县腔] tak8 [客语拼音字汇] tag6 tid6 [宝安腔] ta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荻 | 徒歷 | 定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dʰiek | d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