芟翦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芟剪 ”。剪除;修剪。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或隔岁便芟剪得宜,至花放恰採入供。”《花城》1981年第3期:“有远见的园丁,总是毅然芟剪蔓枝繁节,刺激开花结果。”
铲平;消除。
明 刘基 《甘露颂》:“明明我皇,统坤握乾,芟翦豪猾,树德佑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大抵权璫盘踞深固,非同类相戕,必难芟翦。”
删除。
《隋书·经籍志四》:“ 晋 代 挚虞 ,苦览者之劳倦,於是採擿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
抑制,制止。
《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 洛中 人士繁盛,骄侈成俗,不加芟翦,终难制驭。”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芟剪”。
⒉ 剪除;修剪。
引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或隔岁便芟剪得宜,至花放恰採入供。”
《花城》1981年第3期:“有远见的园丁,总是毅然芟剪蔓枝繁节,刺激开花结果。”
⒊ 铲平;消除。
引明刘基《甘露颂》:“明明我皇,统坤握乾,芟翦豪猾,树德佑贤。”
明沉德符《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大抵权璫盘踞深固,非同类相戕,必难芟翦。”
⒋ 删除。
引《隋书·经籍志四》:“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於是採擿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
⒌ 抑制,制止。
引《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不加芟翦,终难制驭。”
芟翦的网络释义
芟翦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殳(
)。殳,兵器。以殳除草。本义:铲除杂草)(2) 同本义
芟,刈草也。——《说文》
尝之日,涖卜来岁之芟。——《周礼·肆师》
芟蕰崇之。——《左传·隐公六年》
载芟载柞。——《诗·周颂·载芟》。注:“除草曰芟。”
(3) 又如:芟夷(除草,割草);芟荑(同“芟夷”。刈除);芟柞(指耕作);芟翦(芟剪。剪除;修剪);芟薙(刈除);芟柞(割除草木);芟秽(割除杂草。后用以比喻除去祸害)
(4) 斩杀;消灭;清除
芟野菼。——《淮南子·本经》。注:“杀也。”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资治通鉴》
(5) 又如:芟讨(讨灭敌人);芟锄(除去,铲除);芟刈(割,引申为杀戮);芟夷(铲除;除草;亦指杀戮);芟定(平定)
(6) 删除 。如:芟削(删除);芟翦(芟剪。删除)
名词
(1) 大镰刀
权节其用,耒、耜、耞、芟。——《国语·齐语》
(2) 如:芟割(用镰刀收割)
(3) 砍下的芦荻
凡伐芦荻谓之“芟”,伐山木榆柳枝叶谓之“梢”,辮竹纠芟为索。——《宋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san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n1 [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m1 san1 [客英字典] san1 sam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衫 | 所銜 | 生 | 銜 | 平聲 | 咸 | 開口二等 | 咸 | 銜 | ʃam | sram/sha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初生的羽毛
翦,羽初生也。一曰矢羽。——《说文》。王筠注:“翦者谓新生之羽,整齐之状也。” 段玉裁注:“羽初生如前齐也。前,古之翦字。”
(2) 姓。
动词
(1) 剪整齐
实始翦商。——《诗·鲁颂·閟宫》
翦,齐也。——《释言》
茅茨不翦。——《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翦缀(裁剪缝纫);翦发(修剪头发);翦灯(修剪灯芯。后常指夜谈)
(3) 割截;杀戮
不翦其类也。——《礼记·文王世子》。注:“割截也。”
(4) 又如:翦刈(铲除);翦草除根(比喻彻底清除,不留后患);翦翎(剪除羽翎。常以喻因受羁缚,才能不得伸展);翦棘(斩除荆棘)
(5) 歼灭 。如:剪除(消灭);剪翕(剪灭)
(6) 削减
毋是翦弃。——《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削也。”
卫人翦 夏戊。——《左传·哀公十一年》。注:“削其爵邑也。”
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翦,削也。”
(7) 又如:翦抑(削弱;压制);翦弱(削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en3 [陆丰腔] tsian1 [台湾四县腔] zien3 [宝安腔] zen3 [客英字典] zien3 [梅县腔] zien3 [客语拼音字汇] ji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翦 | 即淺 | 精 | 仙A開 | 上聲 | 銑 | 開口三等 | 仙A | 山 | cienx/zieen | tsĭ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