芟刈

shān yì [ shan yi]
注音 ㄕㄢ 一ˋ

词语释义

1.割。 2.引申为杀戮。

词语解释

  1. 割。

    《墨子·非攻下》:“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

  2. 引申为杀戮。

    《后汉书·刘陶传》:“使羣丑刑隶,芟刈小民。” 清 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六》:“既报之於后身,又芟刈其身后,不亦伤乎?”

引证解释

⒈ 割。

《墨子·非攻下》:“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

⒉ 引申为杀戮。

《后汉书·刘陶传》:“使羣丑刑隶,芟刈小民。”
清龚自珍《壬癸之际胎观第六》:“既报之於后身,又芟刈其身后,不亦伤乎?”

芟刈的网络释义

芟刈

  • 芟刈,是汉语词汇,出自《墨子·非攻下》,解释为割,引申为杀戮。
  • 汉字详情

    shān [shan]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MCU
    五行:
    仓颉: THNE
    四角: 44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殳( shū)。殳,兵器。以殳除草。本义:铲除杂草)

    (2) 同本义

    芟,刈草也。——《说文》

    尝之日,涖卜来岁之芟。——《周礼·肆师》

    芟蕰崇之。——《左传·隐公六年》

    载芟载柞。——《诗·周颂·载芟》。注:“除草曰芟。”

    (3) 又如:芟夷(除草,割草);芟荑(同“芟夷”。刈除);芟柞(指耕作);芟翦(芟剪。剪除;修剪);芟薙(刈除);芟柞(割除草木);芟秽(割除杂草。后用以比喻除去祸害)

    (4) 斩杀;消灭;清除

    芟野菼。——《淮南子·本经》。注:“杀也。”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资治通鉴》

    (5) 又如:芟讨(讨灭敌人);芟锄(除去,铲除);芟刈(割,引申为杀戮);芟夷(铲除;除草;亦指杀戮);芟定(平定)

    (6) 删除 。如:芟削(删除);芟翦(芟剪。删除)

    名词

    (1) 大镰刀

    权节其用,耒、耜、耞、芟。——《国语·齐语》

    (2) 如:芟割(用镰刀收割)

    (3) 砍下的芦荻

    凡伐芦荻谓之“芟”,伐山木榆柳枝叶谓之“梢”,辮竹纠芟为索。——《宋史》

    英文翻译

    mow, cut; weed out; scyth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 客家话:[宝安腔] san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n1 [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m1 san1 [客英字典] san1 sam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七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銜平聲開口二等ʃamsram/sham
    [yi]
    部首: 208
    笔画: 4
    五笔: QJH
    五行:
    仓颉: KLN
    四角: 420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作乂。形声。从刀,乂( )声。本作“义”。本义:割草)

    (2) 同本义

    刈,断也。又,杀也。——《广雅》

    是刈是濩。——《诗·周南·葛覃》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鲍照《代东武呤》

    (3) 又如:刈获(收割;收获);刈熟(指收割庄稼)

    (4) 杀

    而又刈亡之。——《国语·吴语》

    及后世贪者之用兵也,以刈百姓。——《大戴礼记》

    英文翻译

    cut off, reap, mow; sickle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5 ngai5 [海陆丰腔] ngi6 ngai5 [梅县腔] ngiai5 ngai5 ngi5 [宝安腔] ngi3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台湾四县腔] ngi5 ngai5
    ◎ 潮州话:ngiⁿ6 nga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魚肺廢開去聲開口三等ngiad/ngiayŋĭɐ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