舢舨

shān bǎn [ shan ban]
注音 ㄕㄢ ㄅㄢ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1.也作舢板。也叫三板。一种用桨划水前进的小船。 2.清代战船。

词语解释

  1. 亦作“ 舢板 ”。沿海或江河上用桨划的小木船,作渡客或救护之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果然次日天才破亮,下水船到了,用舢舨渡到轮船上。”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行·东行三录》:“往来舢板梭织,港内喧哗达旦。” 王统照 《沉船》:“海是怎样的好看……那些像生了翅子般的小舢板荡来荡去。”

  2. 清 代内河战船之一种。

    清 水师营设战船。内河战船有小哨船、舢舨船、长龙船等。参阅《清会典·工部三·都水清吏司》。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舢板”。

⒉ 沿海或江河上用桨划的小木船,作渡客或救护之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果然次日天才破亮,下水船到了,用舢舨渡到轮船上。”
清马建忠《适可斋记行·东行三录》:“往来舢板梭织,港内喧哗达旦。”
王统照《沉船》:“海是怎样的好看……那些像生了翅子般的小舢板荡来荡去。”

⒊ 清代内河战船之一种。 清水师营设战船。内河战船有小哨船、舢舨船、长龙船等。参阅《清会典·工部三·都水清吏司》。

舢舨的国语词典

一种坚固的平底小船。利用拖船拖拉或装置发动机航行。用以载货、捕鱼。为世界各地普遍使用的简便水上交通工具。如:「这个渡口以简陋的舢舨载客过河。」也作「舢板」、「三板」。

舢舨的翻译

英语: variant of
德语: Sampan (S)​
法语: Sampan

舢舨造句

筲箕湾渔港,舢舨和渔船靠满一岸。
受到苏拉影响,朴子溪上游的漂流木,大量冲进东石渔港,导致进出港的舢舨及渔筏受到影响。
布莱搭乘船只、火车、人力车、舢舨、骑马,以及驴子的方式完成了这项壮举。
当外国輪船越过了重重险滩,进入了长江上游,与四川当地的中国舢舨船之间,会发生何种关系?
桅杆都倾倒了,岸边有树,树叶随风飘零,只剩空空的树干,在风中摇摆不停,因为躲风避雨,平常行于河道的舢舨渔船也都不见了,整个河道只剩一叶孤帆在浪涛中逆流而驶。
輪船挟着高航速、大容量与高稳定的特色,会给当地舢舨船业者带來何种冲击与挑战?
当外国轮船越过了重重险滩,进入了长江上游,与四川当地的中国舢舨船之间,会发生何种关系?
小舢舨船是海上养鱼场的鱼农用来载送往返鱼排的工具。
近期走私的趋势显示,以机动舢舨偷运未领有载货纸的货物有上升的迹象。
輪船挟著高航速、大容量与高稳定的特色,会给当地舢舨船业者带來何种冲击与挑战?
干诺道海傍附近的卜公码头,不少往来海港两岸的舢舨停靠。

汉字详情

shān [shan]
部首: 622
笔画: 9
五笔: TEMH
五行:
仓颉: HYU
四角: 22470

英文翻译

sampan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bǎn [ban]
部首: 622
笔画: 10
五笔: TERC
五行:
仓颉: HYHE
四角: 22447

详细解释

——“舢舨” ( shānbǎn) 。见“舢板”

英文翻译

a sampan

方言集汇

◎ 粤语:baan2
◎ 客家话:[宝安腔] ban3 [客语拼音字汇] b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五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布綰刪開上聲開口二等pranx/peaan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