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缘豆

shè yuán dòu [she yuan dou]
繁体 捨緣豆
注音 ㄕㄜˋ ㄩㄢˊ ㄉㄡˋ

词语释义

旧时北京的一种习俗。施舍豆子结缘。

词语解释

  1. 旧时 北京 的一种习俗。施舍豆子结缘。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结缘豆》:“四月八日,都人之好善者,取黄豆数升,宣佛号而拈之。拈毕煮熟,散之市人,谓之捨缘豆,预结来世缘也。”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北京的一种习俗。施舍豆子结缘。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结缘豆》:“四月八日,都人之好善者,取黄豆数升,宣佛号而拈之。拈毕煮熟,散之市人,谓之捨缘豆,预结来世缘也。”

舍缘豆的网络释义

舍缘豆

  • 【释义】:旧时北京的一种习俗。施舍豆子结缘。
  • 《燕京岁时记》记载:“四月八日,都人之好善者,敢青黄豆数升,宣佛号而拈之。拈毕煮熟,散之市人,谓之舍缘豆。预结来世缘也。
  • 谨按,《日下旧闻考》:京师僧人念佛号者,辄以豆记其数。至四月八日佛诞生之辰,煮豆微撒以盐,邀人于路请食之,以为结缘。今尚沿其旧也。”
  • 汉字详情

    shě,shè [she]
    部首: 614
    笔画: 8
    五笔: WF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MJR
    四角: 80604

    详细解释

    shě

    动词

    (1) 放在一边;丢开

    捨,释也。从手,舍声。——《说文》

    捨,置也。——《广雅》

    舍车而徒。——《易·贲》

    (2) 又如:舍手(放开手;放下手);舍置(丢开);舍脸(沉下脸)

    (3) 放弃;舍弃

    万物捨此而求生。——《老子》注经传多以舍为之

    不如舍。——《易·屯》

    舍命不渝。——《诗·郑风·羔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求则得之,舍者失之。——《孟子·告子上》

    管仲之取舍,非周公旦未可知也。——《韩非子·难二》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 吴越争衡。——《资治通鉴》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

    (4) 又如:舍己成人(牺牲自己利益,成全别人);舍却(抛开);舍实求虚(放弃实在的东西,而去追求虚无缥缈的所在);舍拼(舍弃;不顾一切干);舍筏(舍弃渡人的船筏);舍业(放弃学业;舍弃产业);舍己芸人(舍弃自己的田地,去耕耘别人的田地。比喻荒废自己本分内的工作而替他人做事)

    (5) 废止、停止

    耕者少舍。——《礼记·月令》。注:“止也。”

    舍我穑事。——《书·汤誓》。释文:“废也。”

    舍药物可也。——《左传·昭公九年》。服注:“止也。”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6) 又如:舍业(停止学习)

    (7) 布施,施舍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儒林外史》

    (8) 又如:舍个数(在神佛面前许个愿);舍贫(接济穷人);舍宅(施舍住宅作寺院);舍施(施舍)

    (9) 通“赦”。免罪或免罚;释放

    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是刑法之所不舍也,圣王之所不畜也。——《荀子·荣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韩诗外传·卷九》

    夫人请之,吾舍之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如:舍禁(解除封山泽的禁令);舍纵(宽赦,放纵);舍眼(睁眼;抬眼)

    (11) 发,发射

    不失其驰,舍矢如破。——《诗·小雅·车攻》

    (12) 又如:舍拔(发箭);舍放(发射,放射)

    (13) 另见 shè

    shè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端象屋顶,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幌子。本义:客舍)

    (2) 同本义

    舍,市居曰舍。——《说文》。按,客店也。周礼之庐也,路室也,候馆也,皆是。

    天子赐舍。——《仪礼·觐礼》。注:“犹致馆也。”

    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孟子·离娄上》

    至舍,四支僵不能动。——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旅舍(旅馆);舍馆(住所;客舍);舍长(守护客馆的负责人)

    (4) 房屋(住宅)

    将适舍。—《礼记·曲礼》。注:“主人家也。”

    舍之上舍。——《战国策·齐策》。注:“甲第也。”

    神归其舍。——《鬼谷了·本经阴符》

    舍南舍北皆春水。——《杜甫《客至》

    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庐舍(简陋的房屋);茅舍(茅屋);舍园(宅内庭院);舍中(家中);宿舍;茅舍;牛舍;校舍;舍匿(用房子藏匿。即“窝藏”)

    (6) 营寨;营房

    于是徙舍而走平陵。——《孙膑兵法·擒庞涓》

    (7) 中国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

    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所以报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杜预注:“一舍,三十里。”

    (8) 公子;少爷 。如:舍人(公子;少爷)

    代词

    (1) 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家或辈分低、年纪小的亲属

    屈到舍下暂住,细细请教何如?——《长生殿·弹词》

    (2) 又如:舍弟(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弟弟);舍妹(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妹妹);舍下(谦称自己的居室)

    动词

    (1) 置;安置

    舍相如广成传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唐浮图 慧褒始舍于其址。——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舍匿(窝藏);舍藏(窝藏)

    (3) 住宿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庄子·山木》

    (4) 又如:舍次(临时住宿);舍止(停驻,居留)

    (5) 休息;止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6) 安排住宿

    少间白至,乘骏马如龙,生另舍舍之。——《聊斋志异·白于玉》

    (7) 宿营

    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左传·庄公三年》

    (8) 另见 shě

    英文翻译

    house, dwelling; dwell, reside

    方言集汇

    ◎ 粤语:se2 se3 se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5 sa3 [客语拼音字汇] sa3 sa4 [海陆丰腔] sha5 sha3 [陆丰腔] sha5 [沙头角腔] sa5 sa3 [客英字典] sha3 sha5 [宝安腔] sa5 [东莞腔] sa5 [梅县腔] sha3 sha5
    ◎ 潮州话:si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冶麻三開上聲開口三等ɕĭasjax/sjaa
    yuán [yuan]
    部首: 332
    笔画: 12
    五笔: XXEY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VMVNO
    四角: 27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器物的边沿

    低下头去把嘴唇搁在杯缘。——茅盾《蚀·追求》

    (2) 又如:缘石(砌筑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长条形石块或混凝土块,用以保护人行道并使车行道的路边水流通畅);缘海(边缘海;沿海,接海);缘边(沿边。指边境)

    (3) 原故,理由

    璞皆知其名姓及巧诈缘由。—— 沈约《宋书》

    (4) 因缘;缘分

    渠会永无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

    言谈大自缘。

    画与书法为缘。——蔡元培《图画》

    (6) 又

    画与建筑雕刻为缘。

    (7) 又如:缘悭(无缘分);缘业(姻缘);缘会(缘分);缘契(缘分);缘便(机缘便利);缘悭一面(无缘相见);缘悭分浅(缺少缘分)

    (1) 因为;由于

    缘物之情。——《吕氏春秋·慎行论》

    缘愁似个长。——唐· 李白《秋浦歌》

    缘土气有早晚。——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缘何(因何,为何);缘坐(因牵连而获罪。同连坐);缘底(因何;为什么)

    动词

    (1) 向上爬,攀援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缘竿(杂技的一种。即爬竿的特技);缘木(爬树);缘心(攀援事物之心);缘竿(杂技中的爬竿节目);缘跻(攀登)

    (3) 牵连

    百姓有罪,皆案之以法,其缘坐则老幼不免。——《隋书·刑法志》

    (4) 又如:缘坐(连坐。因牵连而获罪);缘累(牵累)

    (5) 沿着;顺着

    缘之以方城。——《荀子·议兵》

    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则畜积足。(南畮,泛指农田;畮,通“亩”。)——汉· 贾谊《论积贮疏》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晋· 陶潜《桃花源记》

    (6) 又如:缘头上脸(借故寻事);缘例(沿袭惯例);缘情体物(顺导性情,描摹物状);缘手(随手;顺手);缘情(因循人情;顺乎人情);缘习(因袭)

    介词

    (1) 因凭借

    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月而知形可也。——《荀子·正名》

    (2) 又如:缘私(因公便私,假公济私);缘循(杖物而行,不能自立);缘附(攀附;依附);缘傅(缘附;依附);缘夤(夤缘。攀附上升。指拉拢关系)

    英文翻译

    hem, margin; reason, cause; fat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宋本广韵

    dòu [dou]
    部首: 704
    笔画: 7
    五笔: GKU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RT
    四角: 10108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2) 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

    卬盛于豆。——《诗·大雅·生民》

    (3) 又

    于豆于登。

    笾豆大房。——《诗·鲁颂·閟宫》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尔雅》

    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豆俎(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豆笾(古代宴会和祭祀时盛放食物的器皿。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

    (5) 古代容器 。亦为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

    四升为豆。——《左传·昭公三年》

    (6) 又如:豆登(古代盛器,亦用作祭器。登似豆而较浅)

    (7) “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豆》

    (8) 又如:扁豆;黑豆;豆觞(豆肉觞酒的简称);豆腐饭(旧称家常便饭);豆腐牌儿(卖豆腐的布招);豆糜(煮豆为粥);豆苗(豆的幼苗);豆剖瓜分(比喻疆土分裂);豆秧(豆的幼苗);豆藤(豆类植物中蔓生种的茎杆)

    (9) 古代重量单位 。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十六黍为一豆。——《说苑辨物》

    (10) 样子像豆的东西 。如:豆姑娘(小姑娘);豆火(指火小如豆);土豆;豆肉(指一豆所盛之肉)

    (11) 姓

    英文翻译

    beans, peas; bean-shaped

    方言集汇

    ◎ 粤语:dau2 dau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eu5 [客英字典] teu5 [海陆丰腔] teu6 [宝安腔] tiu3 [沙头角腔] teu5 [东莞腔] teu3 [梅县腔] teu5 [陆丰腔] teu6 [客语拼音字汇] teu4
    ◎ 潮州话:dau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田候去聲開口一等duh/dowdʰ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