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侧音

shé cè yīn [she ce yin]

词语释义

舌尖顶住上齿向外弹出 同时声带震动所发的音。

汉字详情

shé [she]
部首: 614
笔画: 6
五笔: TDD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JR
四角: 20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 同本义

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

兑为口舌。——《易·说卦》

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

(4) 代指言语

云而使舌。人体委与之。——《国语·周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驷不及舌。——《论语·颜渊》

(5) 又如:舌辩(能言善辩;争辩);舌摇簧鼓(满嘴胡说;大发议论);舌敝耳聋(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锋(谓言词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译官);舌端月旦(用言语评论人物);舌剑唇枪(比喻言辞锋利。也作“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比喻能言善道)

(6)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称舌状物 。如:帽舌;鞋舌;火舌

(7) 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书·胤征》。孔传:“木铎,金铃木舌。”

英文翻译

tongue; clapper of bell; KangXi radical 135

方言集汇

◎ 粤语:sit3 si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et8 [陆丰腔] sat8 [台湾四县腔] sat7 set8 [客英字典] set8 [海陆丰腔] sat7 [梅县腔] shat8 [客语拼音字汇] sad6 sed6 [东莞腔] set8 [宝安腔] set8
◎ 潮州话:zi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五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下刮黠合入聲合口二等ghruat/hoatɣwat
cè,zè,zhāi [ce,ze,zha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MJH
姓名学:
仓颉: OBON
四角: 22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

(2) 同本义。亦用作谦词

侧,旁也。——《说文》

居侧室。——《礼记·内则》。注:“谓夹之室次燕寝也。”

立于侧阶。——《书·顾命》

倾容幸而待侧。——《楚辞·思古》

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左侧;右侧;侧闻(谦词。表示从旁听到);侧畔(旁边)

(4) 边缘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诗·魏风·伐檀》

铸钟官赤侧。——《史记·平准书》。集解:“以赤铜为其廓也。”

动词

(1) 向旁边歪斜

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笺:“侧,倾也。”

(2) 又如:侧耳细听;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或愤恨的样子)

(3) 靠近

侧其故处。——《仪礼·公食礼》。疏:“近也。”

(4) 又如:侧近(临近,最近)

形容词

(1) 不正,邪辟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书·洪范》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另见 zhāi;zè

zhāi

暂无详细释义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ide; incline, slant, lean

方言集汇

◎ 粤语:zak1

宋本广韵

yīn [yin]
部首: 907
笔画: 9
五笔: U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TA
四角: 0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2)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4) 音乐

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如:音律;音调

(6) 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 。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7) 字的音读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英文翻译

sound, tone, pitch, pronunci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m1 [陆丰腔] jim1 [沙头角腔] jim1 [客英字典] jim1 [梅县腔] jim1 [东莞腔] jim1 [宝安腔] jim1 [台湾四县腔] jim1 [客语拼音字汇] y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ʔĭĕmqim/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