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襕

xī lán [ xi lan]
繁体 膝襴
注音 ㄒ一 ㄌㄢˊ

词语释义

明代的一种制服。

词语解释

  1. 明 代的一种制服。

    《明史·舆服志三》:“ 永乐 以后,宦官在帝左右,必蟒服……膝襴,亦如曳撒,上有蟒补,当膝处横织细云蟒,盖南郊及山陵扈从便於乘马也。”

引证解释

⒈ 明代的一种制服。

《明史·舆服志三》:“永乐以后,宦官在帝左右,必蟒服……膝襴,亦如曳撒,上有蟒补,当膝处横织细云蟒,盖南郊及山陵扈从便於乘马也。”

膝襕的网络释义

膝襕

  • 膝襕,读音是xī lán ,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服装膝盖处的一种装饰。
  • 汉字详情

    [xi]
    部首: 444
    笔画: 15
    五笔: ESWI
    五行:
    仓颉: BDOE
    四角: 7429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桼( )声。本义:膝头) 大腿和小腿相连关节的前部。通称膝盖

    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礼记》

    (2) 又如:膝馒头(膝盖);膝下荒凉(指无子女);膝踝(膝盖与足踝);膝拐(方言。膝盖的别称);膝弯(膝关节向后弯曲的部分)

    英文翻译

    kn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t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t7 [客语拼音字汇] qid5 [沙头角腔] cit7 [宝安腔] cit7 [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陆丰腔] cit7 [东莞腔] cit7 [梅县腔] c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七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sĭĕtsit
    lán [lan]
    部首: 525
    笔画: 17
    五笔: PUUI
    仓颉: LLSW
    四角: 3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身穿着绿襕,手拿着一管笔。——孟汉卿《魔合罗》

    (2) 又如:襕衫(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襕为裳,故称);襕袍(古代的一种公服。因其于袍下施横襕为裳,故称。明、清时为秀才举人之公服)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