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腰背。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婉婉弱子,赤立傴僂,牵头曳足,先斩腰膂。”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六:“匍匐行水中,泥淖及腰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二姊怒,操杖遽出。生察其状兇,跴屣欲走。杖起,已中腰膂。”参见“ 腰背 ”。
比喻要冲之地。
《宋史·范育传》:“ 熙河 以 兰州 为要塞…… 兰州 危,则 熙河 有腰膂之忧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以臣愚见,料贼所趋,约分三途……与 江 北 徐州 、 山东 、 曹州 等处土匪联合,横截中原腰膂,亦一途也。”
引证解释
⒈ 犹腰背。参见“腰背”。
引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婉婉弱子,赤立傴僂,牵头曳足,先斩腰膂。”
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诗之六:“匍匐行水中,泥淖及腰膂。”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二姊怒,操杖遽出。生察其状兇,跴屣欲走。杖起,已中腰膂。”
⒉ 比喻要冲之地。
引《宋史·范育传》:“熙河以兰州为要塞…… 兰州危,则熙河有腰膂之忧矣。”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以臣愚见,料贼所趋,约分三途……与江北徐州、山东、曹州等处土匪联合,横截中原腰膂,亦一途也。”
腰膂的网络释义
腰膂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要声。本作“要”。本义:紧接肋或胸以下的部分;胸和髋之间的身体的一部分)
(2) 同本义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后汉书》
(3) 又如:腰板(人的腰和背。多就姿势而言。亦借指体格);腰腿(腰部和腿部的活动能力)
(4) 肾脏的俗称 。如:猪腰
(5) 指所穿衣服在身体的腰部的部分 。如:裤腰
(6) 缝在衣服里面的或旁边开口的小袋 。如:我腰里还有些钱
(7) 指某物的中部或中间部分
半山腰
(8) 又如:腰房(两进院子中间的房子);腰封(束在礼品中间的绢带,上面写明送礼者和收礼人的名号);腰门(中门);山腰;锅炉炉腰
(9) 驿站 。如:腰站;腰顿
动词
(1) 佩在腰上
腰白玉之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腰金衣紫(腰挂金印,身穿紫袍,指做了大官);腰舟(古人以瓠系在腰间,用以渡水,谓“腰舟”);腰佩(古代系在腰间以别官阶的一种佩件);腰扇(古代佩在腰间可以折叠的团扇);腰袱(系在腰间的包袱。多用以藏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eu1 jau1 [东莞腔] jau1 [沙头角腔] jau1 [客英字典] jau1 [海陆丰腔] rau1 [梅县腔] jau1 [宝安腔] jau1 [陆丰腔] jau1 [客语拼音字汇] yau1 ye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要 | 於霄 | 影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宵A | 效 | qjeu/ieu | ʔĭɛ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