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气

xīng qi [xing qi]
繁体 腥氣
注音 ㄒ一ㄥ ㄑ一ˋ

词语释义

腥气 xīng qì

1.  肉、鱼类等的难闻气味。

一股子腥气。
fish-smell; fishy; stinking;

2.  可闻到腥味。

这鱼真腥气!

词语解释

  1. 鱼、虾、血等的气味。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三》:“时 鹤滩 已有酒病,畏见腥气。”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朱佩茝》:“ 朱 刀已落,血蓝色,淋漓满衣,腥气入脑。” 瞿秋白 《乱弹·水陆道场》:“一股腥气扑到鼻子里来。”

  2. 有腥气。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因为医生说给他吃鱼肝油(清的),从一月以前起,每餐后就给他吃一点,腥气得很,而他居然也能吃。”

引证解释

⒈ 鱼、虾、血等的气味。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三》:“时鹤滩已有酒病,畏见腥气。”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朱佩茝》:“朱刀已落,血蓝色,淋漓满衣,腥气入脑。”
瞿秋白《乱弹·水陆道场》:“一股腥气扑到鼻子里来。”

⒉ 有腥气。

鲁迅《书信集·致母亲》:“因为医生说给他吃鱼肝油(清的),从一月以前起,每餐后就给他吃一点,腥气得很,而他居然也能吃。”

腥气的国语词典

带有荤腥的气味。

如:「生姜可去除鱼虾的腥气。」

腥气的网络释义

腥气

  • 腥气是肉、鱼类等的难闻气味。
  • 腥气造句

    地板上鲜红未干的血迹触目惊心,浓郁的血腥气让冷离几乎要窒息“这里就是命案发生的地方!”。
    孙大娘或远眺浩荡宽阔的河面,薄雾中的水光山色,也是颇有看头,或近观滔滔河水,浪花滚卷,清寒而湿润之气和着淡淡的腥气扑面而至,令人心神为之一清。
    月朗星稀,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血腥气息。
    太难吃了,哪有樊跃形容的那么好啊,连黄花、木耳的土腥气都没有泡掉去净,让我大失所望。
    鳜鱼肉质细嫩,无腥气,味鲜,其营养胜食鳖鱼、乌龟。
    洲滩不计其数,泥蒿因此只会变老,不会枯竭,整整一个月,人们都在湖心的小岛上弓着腰,闻着土腥气。
    现在开始准备,首先把五花肉条用水洗净,切成伍厘米见方的块状,放入容器中,注入冷水并淹过肉块,随后加入一勺半料酒,如此便可去掉部分血水加肉腥气。
    夜色垂落在无尽海洋之上,道道海潮在月光的笼罩下冲击着崖岸,无数的浪花溅起,犹如万点碎玉一般洒落,潮湿的海腥气在夜风的吹拂下笼罩着整个巨大的岛屿。
    原来,刚捞上来的螃蟹有股土腥气,需要放到精养池中“静养”一段时间。
    空山新雨,暴雨匆匆而来匆匆而逝,嗅着空气中渐渐回荡的血腥气,叶凌微微蹙眉,弓腰捻起湿润的大地,放倒鼻翼间一嗅,立刻闻到了一股子陌生的腥臊与腐烂。
    记者品尝到赵相国利用当地食材烹制的炖泥鳅,毫无土腥气,肉质滑嫩鲜美,在十里八乡非常有名。
    但鲶鱼吃过一次感觉有点土腥气啊,可能你配了大蒜味道就中和了吧?看着好像是很不错哎。
    雨后的气息空而迷离,发出草木润湿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是蚯蚓翻动土壤的气味。
    大雨冲淡了地上的血迹,疾风亦带走了些许血腥气味,可是心痛没有办法纾解,离珈瑜忍不住哭泣,嚎啕大哭“我到底是谁?叶一勋,你不许死,你给我说清楚……”。
    一股腥气伴着黑影扑鼻而至,一名护卫张皇失措地大叫道“快跑,是六阶魔狼!”。
    扬州的大花鲢,胶汁多,肉肥茸,没有土腥气。
    生命在你手里像一条迸跳的鱼,你又想抓住它又嫌腥气。
    如果喝水时感觉咸或有种金属味,或者土腥气,这种水都是有问题的。
    死尸遍野血流成渠,浓厚的血腥气息几乎将空气都染作红色。
    如果室外并没有出现沙尘暴等天气,室内却总是能闻到土腥气,说明可能有霉菌滋生。

    汉字详情

    xīng [xing]
    部首: 444
    笔画: 13
    五笔: EJTG
    五行:
    仓颉: BAHM
    四角: 762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腥气,泛指肉鱼、类及油脂的臭气味

    腥臊并御。——《楚辞·屈原·涉江》。注:“臭也。”

    王之厨馔,腥蝼不可飨。——《列子·周穆王》

    水居者腥。——《吕氏春秋·本味》

    扁地腥云。——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这碗鱼汤有点腥;腥腻(腥气油腻);血腥;腥臭;土腥气

    (3) 病猪肉中像星或米粒的息肉

    豕盲眡而交睫,腥。——《周礼·内饔》

    (4) 通“胜”。生肉

    君赐腥,必熟而荐之。——《论语·乡党》

    膳膏腥。——《礼记·内则》

    胖如脯而腥者。——《周礼·内饔》郑注

    (5) 荤腥,带腥气的食物 。如:他从不沾腥;腥腐(腥臭腐败之物);腥膏(腥荤肥腻的食物);腥血(荤腥)

    形容词

    (1) 丑恶

    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书·酒诰》

    (2) 又如:腥德(丑恶的品德);腥闻(丑恶的名声或恶名远播)

    (3) 生 。如:腥生(生的鱼肉等食物);腥鱼(生鱼);腥鲜(水产动物)

    英文翻译

    raw meat; rank, strong-smelling

    方言集汇

    ◎ 粤语:seng1 s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siang1 [台湾四县腔] siang1 sen1 [客英字典] siang1 sen1 [海陆丰腔] siang1 sen1 [东莞腔] siang1 [宝安腔] siang1 [客语拼音字汇] xiang1 xiang4 [陆丰腔] si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桑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sieŋseng
    [qi]
    部首: 426
    笔画: 4
    五笔: RNB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MN
    四角: 800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动词

    (1) 使生气;使气恼 。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英文翻译

    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5 [宝安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陆丰腔] hi5 [海陆丰腔] hi5 k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旣微開去聲開口三等khioih/qioykʰĭ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