腒腊

jū là [ ju la]

词语释义

1.形容辛劳之状。

词语解释

  1. 形容辛劳之状。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仗策去 豳 者,形如腒腊;夜以待旦者,勤忧损命。”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帝哀策文》:“ 大禹 胼胝, 重华 腒腊。”

引证解释

形容辛劳之状。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仗策去豳者,形如腒腊;夜以待旦者,勤忧损命。” 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策文》:“ 大禹胼胝, 重华腒腊。”

腒腊的网络释义

腒腊

  • 腒腊是汉语词汇,读音为jū là,意思是形容辛劳之状。
  • 汉字详情

    [ju]
    部首: 444
    笔画: 12
    五笔: ENDG
    仓颉: BSJR
    四角: 772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干腌的鸟肉

    北方谓鸟腊曰腒,从肉,居声。——《说文》

    夏行腒鳍。——《周礼·庖人》

    男子之贽,羔雁雉腒。——《谷梁传·庄公二十四年》。注:“腊也。夏用腒,备腐臭也。”

    (2) 又如:腒雉(晒干的雉和新鲜的雉);腒腊(形容辛劳的样子)

    (3) 泛指干肉

    英文翻译

    game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1 keo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1 [客英字典] gi1 [海陆丰腔] 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九魚平聲開口三等kio/kivkĭo
    là,xī [la,xi]
    部首: 444
    笔画: 12
    五笔: EA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BTA
    四角: 742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肉,巤( liè)声。本义:年终祭祀) 祭名。古代阴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祀众神

    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说文》。字亦作臈。

    夏曰嘉平, 殷曰清祀, 周曰大蜡, 汉曰腊。—— 蔡邕《独断》

    腊先祖五祀。——《礼记·月令》

    虞不腊矣。——《左传·僖公五年》

    (2) 又如:腊日(古时腊祭之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腊祭(古时岁终祭祀);腊会(古代腊祭时的集会);腊鼻(本为劣等鹞鹰,喻指无能之人)

    名词

    (1) 农历十二月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晏殊《蝶恋花》

    (2) 又如:腊尽春初;腊八会(佛家于腊八开的诵经法会);腊底(年底,农历十二月底)。泛指冬月,尚与“伏”相对

    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

    (3) 又如:腊梨(亦作“刺梨”、“瘌痢”。秃子,生秃疮的人)

    (4) 佛教戒律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夏季(两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称一腊 。如:戒腊;夏腊;法腊

    (5) 人出生后七天

    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人之初死,以七日为忌。——《玉笑零音》

    (6) 冬季腌制、烟熏而成的食品 。如:腊肉;腊鸡

    (7)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肉,昔声。本义:干肉) 同本义

    腊,脯也。——《广雅·释器》

    噬腊肉。——《曷·噬》

    鱼腊。——《穆天子传》。注:“干鱼。”

    无腊与肤。——《仪礼·有司彻》。注:“腊为庶羞。”

    布千匹,腊五百斤。——《晋书·谢安传》

    (2) 又如:腊肉(干肉);腊人(古官名。掌干肉)

    动词

    (1) 晒干;制成干肉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腊田(干枯的田)

    (3) 另见

    英文翻译

    year end sacrifice; dried meat

    方言集汇

    ◎ 粤语:laap6 sik1
    ◎ 客家话:[宝安腔] sit7 | lap8 [海陆丰腔] sit7 lap8 [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lap8 [客英字典] sit7 [客语拼音字汇] lab6
    ◎ 潮州话:la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思積昔開入聲開口三等sieksĭɛ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