脰鸣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用颈项鸣叫。
《周礼·考工记·梓人》:“以脰鸣者,以注鸣者,以旁鸣者,以翼鸣者,以股鸣者,以胸鸣者,谓之小虫之属,以为雕琢。” 郑玄 注:“脰鸣,鼃黽属。” 贾公彦 疏:“‘脰鸣,鼃黽属’者,鼃黽即虾蟇也。脰,项也,以其项中鸣也。”后用以借喻独特的方式。 宋 叶适 《<徐斯远文集>序》:“ 庆历 、 嘉祐 以来,天下以 杜甫 为师,始黜 唐 人之学而 江西 宗派章焉。然而格有高下,技有工拙,趣有浅深,材有大小,以夫汗漫广莫,徒枵然从之而不足充其所求,曾不如脰鸣吻决,出豪芒之奇,可以运转而无极也。”
引证解释
用颈项鸣叫。
《周礼·考工记·梓人》:“以脰鸣者,以注鸣者,以旁鸣者,以翼鸣者,以股鸣者,以胸鸣者,谓之小虫之属,以为雕琢。” 郑玄注:“脰鸣,鼃黽属。” 贾公彦疏:“‘脰鸣,鼃黽属’者,鼃黽即虾蟇也。脰,项也,以其项中鸣也。”后用以借喻独特的方式。 宋叶适《<徐斯远文集>序》:“ 庆历 、 嘉祐以来,天下以杜甫为师,始黜唐人之学而江西宗派章焉。然而格有高下,技有工拙,趣有浅深,材有大小,以夫汗漫广莫,徒枵然从之而不足充其所求,曾不如脰鸣吻决,出豪芒之奇,可以运转而无极也。”
脰鸣的网络释义
脰鸣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豆声。本义:脖子)
(2) 同本义 。又如:脰鸣(用颈项鸣叫)
(3) “脰”假借为“头”,头颅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咽喉
咽,咽物也,…青、 徐谓之脰,物投其中,受而下之也。——《释名·释形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eu6 [客英字典] teu5 [台湾四县腔] teu5 [梅县腔] teu5 [客语拼音字汇] teu4
◎ 潮州话:dau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豆 | 田候 | 定 | 侯 | 去聲 | 宥 | 開口一等 | 侯 | 流 | duh/dow | dʰu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2) 同本义
鸣,鸟声也。——《说文》
鸟兽之音曰鸣。——《管辂别传》
鸣鹤在阴。——《易·中孚》
凤皇鸣矣。——《诗·大雅·卷阿》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鸡鸣》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4) 泛指发声
震为鸣。——《易·说卦传》
萧萧马鸣。——《诗·小雅·车攻》
鸣玉者,佩玉也。——《南子·贾经》
驴一鸣。——唐· 柳宗元《三戒》
虽大风不能鸣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6) 震惊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 越甲鸣吾君。—— 唐· 王维《老将行》
(7) 申告
重者鸣官究治。——明· 祁彪佳诗
(8) 言说;称说
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庄子》
(9) 闻名,著称
以其技鸣。——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以技鸣者。
(10) 又如:以文鸣江东
(11) 〈形〉 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里社鸣而圣人出。——李康《运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