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齐

xiū qí [xiu qi]

词语释义

谓修身齐家。

词语解释

  1. 谓修身齐家。

    元 揭徯斯 《送程叔永南归序》:“凡脩齐经济之道,进退揖让之节,忠孝廉恪之本,宜皆飫闻而熟见之矣!”

引证解释

谓修身齐家。

元揭徯斯《送程叔永南归序》:“凡脩齐经济之道,进退揖让之节,忠孝廉恪之本,宜皆飫闻而熟见之矣!”

脩齐的网络释义

脩齐

  • 脩齐,是汉语词汇,出自《送程叔永南归序》:。
  • 汉字详情

    xiū [xiu]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WHTE
    五行:
    仓颉: OLHB
    四角: 2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攸( yōu)声。本义:干肉)

    (2) 同本义(加姜桂等香料,捶制而成)

    脩,脯也。——《说文》

    三问皆脩。——《周礼·掌客》

    取糗与腶脩。——《仪礼·有司彻》

    枣栗段脩。——《礼记·昏义》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周礼·天官》

    (3) 又如:脩脯(干肉);脩脡(即束脩,十条干肉)。又指用香料制成的干肉

    析言之,则薄析曰辅,捶而施姜桂曰段脩。——《说文解字注》

    (4) 指学生致教师的酬金

    小儿跟随肄业,以房资作为脩金。——《镜花缘》

    (5) 又如:脩脯(付给教师的酬金);脩金(送给老师的酬金)

    (6) 通“羞”。美味的食品

    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周礼·大宰》

    脩,爵无数。——《礼记·乡饮酒义》

    形容词

    (1) 高;长

    脩,长也。——《小尔雅》

    四牡脩广。——《诗·小雅·六月》

    颈脩七寸。——《礼记·投壶》

    则及其大脩也。——《考工记·弓人》。注:“犹久也。”

    朱儒问径天高于脩人。——《淮南子·说山》。注:“长人也。”

    (2) 又如:脩垌(遥远的田野);脩眉(远山);脩路(长路;远道);脩途(长途,远路);脩隔(遥远而阻隔);脩久(长久);脩长(长远)

    (3) 美好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屈原《离骚》

    (4) 又如:脩名(美好的名声);脩美(美好);脩脩(修长美好貌);脩善(行善);脩态(美好的姿态)

    动词

    (1) 假借为“修”。兴建;兴修

    郑人脩城。——《左传》

    脩井也。——《易·象传》

    (2) 又如:脩文(兴修文德);脩营(修建,营建);脩业(建立功业)

    (3) 修理;整修

    脩我长矛。——《诗·秦风·无衣》

    脩我甲兵。

    脩我矛戟。

    (4) 又如:脩同(修通);脩完(修缮完备);脩奉(修缮供奉);脩理(端谨整饬;整理;整修)

    (5) 治理

    与其具脩。——《周礼·太宰》。注:“埽除粪洒。”

    则为主睹懛除。——《周礼·山虞》。注:“治道路场坛。”

    (6) 又如:脩平(治理);脩理(整治);脩复(整治而恢复之);脩领(犹言治理);脩缮(治理)

    (7) 修养

    聿脩厥德。——《诗·大雅·文王》

    (8) 又如:脩己(自我修养);脩行(修养德行);脩洁,脩志(培养高尚的志向)

    (9) 遵循 。如:脩正(遵循正道);脩古(遵循古道);脩奉(送循奉行);脩述(循守继述)

    (10) 学习;研习

    属脩士。——《荀子·礼论》。注:“士之进脩者,谓上上也。”

    (11) 又如:脩习(学习;研习崇尚);脩学(研习学业;治学);脩荡(学习宣扬)

    英文翻译

    dried meat (used as teachers payment in ancient times)

    方言集汇

    ◎ 粤语:sa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u1 [客语拼音字汇] xiu1 [台湾四县腔] siu1 [宝安腔] siu1 [梅县腔] siu1 [客英字典] siu1 [陆丰腔] siu1
    ◎ 潮州话:思优1(收)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流平聲開口三等sĭəusiu/siou
    [qi]
    部首: 611
    笔画: 6
    五笔: YJJ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LL
    四角: 0022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小篆字形下面多了两条线,表示地面。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

    (2) 同本义

    齊,禾麦吐穗上平也。——《说文》

    立如齐。——《礼记·曲礼》

    (3) 整齐

    其君齐明衷正。——《国语·周语》

    为齐敬也。——《国语·楚语》

    气候不齐。——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上下方整,前后齐平。——王羲之《题笔阵图》

    进退得齐焉。——《白虎通·礼乐》

    (4) 又如:齐均(整齐均匀);齐贝(整齐的贝壳。即“编贝”);齐肃(整齐严肃)

    (5) 平等

    齐明而不竭。——《荀子·脩身》。注:“无偏无颇也。”

    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

    (6) 又如:齐等(平等)

    (7) 全,齐全

    而民不齐出于南亩。——《史记·平准书》

    各屋子里丫头们将灯火俱已点齐。——《红楼梦》

    (8) 又如:齐全人(指家里的长辈及丈夫都全的妇女,被认为是有福气的);人都到齐了

    (9) 好

    如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唐· 王勃《滕王阁序》

    (10) 疾,敏捷

    齐,疾也。——《尔雅》

    齐疾而均,速若飘风。——《商君书·弱民》

    齐给如响。——《荀子·臣道》

    多闻而齐给。——《尚书·大传》

    (11) 通“斋”( zhai)。肃敬

    而又能齐肃衷正。——《国语·楚语下》

    动词

    (1) 同等,相等

    以给水火之齐。——《周礼·亨人》。注;“多少之量也。”

    大时不齐。——《礼记·学记 》

    与日月齐光。——《楚辞·屈原·涉江》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齐生(指自然中万物生死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齐死(指人生在世,无论贵贱贤愚,长寿短命,其死则同,死而必为腐骨亦同);齐同(一致,同等);齐物(万事万物从大道的眼光来看,没有生死、成毁、美丑的不同,但每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事都有其发生的意义)

    (3) 整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4) 又如:齐正(平定)

    (5) 达到同样高度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使整齐

    马不齐髦。——《仪礼·既夕礼记》

    (7) 又如:齐叶

    (8) 集合 。如:齐人(把人召集齐全)

    (9) 正好对着 。如:齐头子(劈头盖脸);把玉米秆齐着根儿砍断

    (10) 通“斋”( zhāi)。斋戒

    齐则缁之。——《仪礼·士冠礼》

    使五人齐,而长入拜。——《左传·昭公十三年》

    子之所慎,齐,战,疾。——《论语·述而》

    (11) 通“资”。资助

    副词

    (1) 同,并,一齐,皆

    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

    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两儿齐哭。

    百千齐作。

    众枪齐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齐行(商人共同抬高市价);齐力(并力,合力);齐手(众人一致,同时动手);齐交(共同交往);齐叫(同声呼喊);齐肩(并肩,同等);齐首(头相齐并列);齐盟(同盟,诸国合盟);齐驱(并列驰驱)

    介词

    (1) 从

    县官把那两通卷子都齐头看了,都圈点了许多,都在卷面上画了个大圈。——《醒世姻缘传》

    (2) 又如:齐头(从头)

    名词

    (1) 朝代名 。南北朝时代,南朝萧道成代宋为帝,国号齐,史称南齐(479—502);北朝高洋代北魏为帝,国号齐,史称北齐(550—557)

    (2) 齐国 。中国周朝分封的诸候国名(公元前1122—前265),在今山东省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3) 又

    质于齐。

    齐兵乃出。

    齐楚之精英。—— 唐· 杜牧《阿房宫赋》

    (4) 又如:齐刀(古代齐国的钱币名);齐人(齐国的人);齐言(齐国的语言)

    (5) 通“脐”。肚脐

    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左传·庄公六年》

    环齐而痛,是为何病?——《素问·奇病论》

    (6) 通“脐”。中央

    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列子·黄帝》。注:“齐,中也。”

    名词

    (1) 通“剂”。调味品

    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以左。——《礼记》

    (2) 合金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周礼·考工记·辀人》

    (3) 通“跻”。登,升

    帝命不违,至於汤齐。——《诗·商颂·长发》

    zhāi

    (1) 通“斋”。

    斋戒:齐三日而后行。

    庄敬:齐庄。齐严。

    英文翻译

    even, uniform, of equal length

    方言集汇

    ◎ 粤语:cai4
    ◎ 潮州话:ci5

    宋本广韵